渡海三首

· 李光
潮回齊唱發船歌,杳渺風帆去若梭。 可是胸中未豪壯,更來滄海看鯨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杳渺(yǎo miǎo)**:形容深遠渺茫,這裏指遠方渺茫的海面。
  • 鯨波:巨浪,相傳鯨魚鼓浪而生浪,所以稱巨浪爲鯨波。

翻譯

潮水退去,衆人一同唱起開船的歌,那揚起的風帆在遠方渺茫的海面猶如穿梭般快速離去。難道是自己心中還不夠豪邁雄壯?所以纔來到這茫茫滄海觀賞那巨大的海浪。

賞析

這首詩開篇描繪了一幅熱鬧的出海場景,「潮回齊唱發船歌」,通過衆人齊唱歌詞生動呈現出揚帆起航時的歡快氛圍。「杳渺風帆去若梭」,將遠去的帆船比作穿梭的梭子,形象寫出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海面的空曠浩渺,視野開闊遼遠。後兩句筆鋒一轉,由眼前景引發對內心的思索,「可是胸中未豪壯,更來滄海看鯨波」 ,詩人以一種自我審問的語氣,表達出想要在壯闊的滄海、洶涌的巨浪中滌盪心胸,讓豪情得到進一步釋放和昇華,展現出詩人渴望衝破困境、擁有更廣闊心境與豪邁氣概的追求,同時蘊含對自然偉大力量的感慨與敬畏 。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開闊又富有哲思。

李光

李光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發,號轉物居士。徽宗崇寧五年進士。高宗時知宣州,繕城池,聚兵糧,建義社,守境有方。後爲吏部尚書。紹興中,宋金和議成,秦檜借其名押榜以息異議,拜參知政事。及見檜撤淮南守備,奪諸將兵權,即極言金人不可信,和議不可恃,斥檜懷奸誤國,爲檜所惡。貶建寧軍節度副使,藤州安置。後移瓊州、昌化軍。檜死,得復官秩。卒諡莊簡。有《莊簡集》。 ► 5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