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國子監感昔有懷
十載虞庠路,依然目所存。
高槐記經市,秋水識橋門。
迥閣珍圖祕,長廊審像昏。
舊徒皆突弁,故友即塵根。
昔在衣成緇,今還祿有軒。
範雲身寖老,何術謝君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國子監: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 虞庠(yú xiáng):相傳爲虞舜時的學校,這裏代指國子監。
- 經市:古代賣經籍的市場。
- 橋門:太學的門,漢明帝曾於太學行禮,御橋門觀聽講者。
- 迥閣(jiǒng gé):高聳的樓閣。
- 珍圖祕:珍貴的圖書祕籍。
- 審像昏:仔細看畫像因年代久遠而昏暗不清。
- 突弁(tū biàn):指已成年。《詩經·齊風·甫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 塵根:猶塵世,這裏指故友已逝。
- 衣成緇(zī):《墨子·所染》載,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故染不可不慎也!」後以「衣成緇」指受到不良環境影響。
- 祿有軒:指有了較高的俸祿和地位。祿,俸祿;軒,高車,古時大夫以上官員乘坐。
- 範雲:梁朝文學家,這裏作者以範雲自比。
- 寖老(jìn lǎo):漸老。寖,逐漸。
翻譯
在這國子監的路上已走過了十年時光,如今舊地重遊,眼前的一切依然還是記憶中的模樣。高大的槐樹讓我記起曾經的經市,秋天的湖水讓我辨認出那太學橋門。高聳的樓閣裏珍藏着珍貴的圖書祕籍,長廊上那些畫像,因歲月久遠已昏暗難辨。過去的學生們如今都已長大成人,曾經的故友卻化爲塵土。往昔我曾像被染色的絲布(指受外界不良影響),如今已經有了較高的俸祿和地位。我如日漸老去的範雲,真不知用什麼辦法來報答君主的恩情。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舊地重遊國子監時所作,抒發了對往昔歲月的緬懷和對人生變化的感慨。首聯點明重遊,「十載」與「依然」形成時間與景象的對照,爲全詩奠定了懷舊基調。頷聯借「高槐」「秋水」等具體景物,生動喚起對昔日國子監生活點滴的記憶。頸聯寫樓閣祕籍和昏昧畫像,體現歲月滄桑,進一步強化懷舊氛圍。
詩的後半部分情感轉入人生境遇的感慨,通過「舊徒」「故友」不同狀況,表現時光流逝帶來的物是人非;「衣成緇」與「祿有軒」對比自己前後人生變化,最後以範雲自比,感慨自身漸老而不知如何報答君恩,透露出對人生和仕宦的複雜情感,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寫景寄情自然流暢,體現了詩人對人生歷程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