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青陽先寄韓子蒼

禿髮羈臣百不憂,樹頭樹底鳴慄留。 遊方便具屈宋眼,出世真成陶謝流。 著冠來糴太倉米,捩柁故轉長淮舟。 莫問銅錢恰三百,澆腸一斗與君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禿髮羈臣:「禿髮」指頭髮稀少;「羈臣」,指遠離朝廷在外做官或羈留他鄉的臣子。這裏是詩人自指。
  • 慄留:即黃鸝鳥。也作「慄裏」「黃慄留」 。
  • 屈宋:指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宋玉(sòng yǔ)。他們在文學上有很高成就,代表了楚國文學的高峯,後世常以「屈宋」並稱,表示文學才能出衆且富有浪漫情懷與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 陶謝:指東晉詩人陶淵明(táo yuān míng)和南朝宋詩人謝靈運(xiè líng yùn )。二人皆以山水田園詩著稱,詩風清新自然、意境深遠,被視爲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 糴(dí):買入糧食。
  • 太倉米:太倉是古代設在京城的大谷倉,「太倉米」指從太倉中賣出的糧食。
  • 捩柁(liè tuó):轉動船舵,這裏指駕駛船隻。

翻譯

我這個頭髮稀少又羈留在外的臣子,其實並沒有太多憂愁之事,只聽那樹上樹下黃鸝鳥歡快啼鳴。 我四處遊玩恰好具備如屈原、宋玉般敏銳且富有詩意的眼光,擺脫塵世後真算得上是像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流派。 我戴着帽子去買太倉的米,轉動船舵特意行駛在長長的淮河之上。 不要問這酒錢是不是剛好值三百銅錢,且打一斗酒來,與你一同一醉解千愁。

賞析

這首詩整體呈現出一種豁達又超脫的情懷。首聯中 「禿髮羈臣百不憂」 以一種自嘲又灑脫的筆觸,展現出詩人看似對自身羈旅狀態毫不在意的心境,樹上黃鶯的啼鳴增添了生活的活潑氣息。頷聯將自己的遊歷之感與古代著名文學家屈宋陶謝相類比,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文學品味和精神追求的自信。頸聯通過 「著冠來糴太倉米,捩柁故轉長淮舟」 平實的生活場景描寫,既有着日常的煙火氣,又透露出一種從容自在的悠然。尾聯以一種豪爽的姿態,說不要在意酒錢,只管買酒共飲,將詩人渴望拋開瑣事、與友人盡情暢飲的心情表露無遺。整首詩巧妙融合了生活的平淡與高遠的精神嚮往,體現了詩人不拘泥於困境,追求精神自由與超脫的心境 。

吳則禮

宋興國永興人,字子副,號北湖居士。吳中復子。以蔭入仕。哲宗元符元年爲衛尉寺主簿。徽宗崇寧中累官至直祕閣、知虢州,三年,編管荊南。晚居江西豫章。有《北湖集》。 ► 3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