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題漁舟寫真二首

百年心事總悠悠,壯志當時苦未酬。 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 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悠悠:形容長久、遙遠的樣子,這裏指心事繁多而長久。 :實現,達成。 野老:指村野老人,這裏是作者自喻。 :懷着,具有。 兵甲:兵器和盔甲,此處借指軍事才能和抱負。 釣翁:釣魚的老人,也是作者自指。 磐石:厚而大的石頭,常用來比喻堅固不可動搖的事物。 嘆息:嘆氣。 神州:中國的代稱。 變缺甌(ōu):甌是小盆,這裏比喻中國的領土變得殘缺不全。 散發:散開頭髮,指不受拘束的狀態。 天涯:天邊,泛指遙遠的地方。 蓑(suō):用草或棕製成的雨衣。 笠(lì):用竹篾或棕皮編制的遮陽擋雨的帽子。

翻譯

人生百年,心事繁雜總覺漫長,當年的壯志雄心苦於未能實現。 我這村野老人胸懷軍事才能和抱負,這釣魚的老頭眼中,王侯將相也不算什麼。 思量着天下沒有堅固不變的事物,嘆息着神州大地變得領土殘缺。 從此披散着頭髮走向遙遠的地方,過着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生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袁世凱復雜的心境和情感。詩的前兩句,他感慨人生心事繁多,壯志未酬,流露出一種無奈和遺憾。接下來,他以「野老」和「釣翁」自稱,表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姿態,同時又強調自己胸有兵甲,暗示自己的不凡抱負。「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則體現了他對國家局勢的擔憂和對領土殘缺的嘆息,反映出他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最後兩句,他表示要遠離塵世,過着漁翁的生活,這既可能是一種無奈的逃避,也可能是一種故作姿態。整首詩語言較爲流暢,情感表達較爲豐富,但結合袁世凱的歷史背景,其詩中的情感和表達的意圖,頗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