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 午夜聞蛩聲,時立冬數日後

宛然十月豳詩,繞牀病□霜天語。才連又斷,將嘶先結,疑吞疑吐。萬竅齊瘖,四更初打,緘愁誰訴。念鰥魚不睡,重衾尚戀,淒涼境,渾如許。 還問蠶絲盡否。想依然、三星機杼。幾家懶婦,熏籠斜倚,寒衣未絮。雨雪霏霏,閉門塞向,無聲尤苦。記秋風乍起,哀音替寫,有歐陽賦。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豳(bīn)詩:指《詩經·豳風》,其中多有關農事、時令之作,這裏借指與季節相關的篇章。
  • 病?(qióng):病中的蟋蟀。?,蟋蟀。
  • 萬竅齊瘖(yīn):萬種孔竅都寂靜無聲。瘖,啞,此處指無聲。
  • 鰥(guān)魚:比喻憂愁難眠的人。傳說魚目不閉,所以用鰥魚來形容人失眠。
  • 三星機杼(zhù):三星,指織女星。機杼,織布機。三星機杼表示織女在織布。
  • 熏籠:一種覆蓋於火爐上供薰香、烘物和取暖用的籠子。
  • 塞向:堵塞北面的窗戶。向,朝北的窗戶 。
  • 歐陽賦:指歐陽修的《秋聲賦》,文中描寫了秋天的各種聲音。

翻譯

這情景就彷彿置身於十月的《豳風》詩境之中,病弱的蟋蟀繞着牀,在霜天裏低鳴訴說。聲音時連時斷,像是要嘶叫卻又先哽在喉間,似要吐出又似嚥下。四面八方都悄然無聲,四更的鼓剛剛敲響,滿心愁緒不知向誰傾訴。想到那失眠之人,即便蓋着厚被仍眷戀溫暖,可這淒涼的境地,竟然就是這般模樣。

忍不住想問,蠶兒的絲是不是已經吐盡?想來織女依舊在三星下忙着織布。又有幾家慵懶的女子,斜靠着熏籠,寒冷的冬衣還未填絮。雨雪紛紛飄落,家家戶戶緊閉門窗堵塞北窗,寂靜之中更添幾分悽苦。還記得秋風剛剛吹起的時候,那哀傷的聲音代替文字被描繪出來,就如同歐陽公筆下的《秋聲賦》那般。

賞析

這首詞營造出一種十分淒冷孤寂的氛圍。開篇以病中的蟋蟀鳴叫聲起,通過對蛩聲「才連又斷,將嘶先結,疑吞疑吐」細緻入微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將那種幽微、糾結的愁緒傳遞出來。「萬竅齊瘖,四更初打,緘愁誰訴」描繪出深夜萬籟俱寂,更襯托出詞人內心愁緒無處傾訴的孤獨。 「鰥魚不睡」等句以人在淒涼境中的狀態,進一步強化那種悲涼之感 。

下闋由蛩聲聯想到織女織布、懶婦未制寒衣等,拓寬了詞的空間感與生活畫面感,讓這份淒寒不僅僅侷限於個人情感,還延伸到普通人家的生活場景。「雨雪霏霏,閉門塞向,無聲尤苦」進一步渲染了冬日寒冷、寂靜又壓抑的氛圍。最後提及歐陽修的《秋聲賦》,喚起讀者對經典中那種秋的哀音的共鳴,將古今之情自然融合,豐富了詞作的內涵,使得整首詞既有對當下立冬之後寒夜淒涼的細緻刻畫,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悠長的情感韻味。

陳匪石

原名陳世宜,字小樹,號匪石,別號倦鶴,江蘇江寧人,蘇州江蘇法政學堂教務。幼穎悟,有“神童”之稱。1901年,入學於省尊經書院,深受書院山長次珊先生之賞識。1905年,他慨然受聘任該學堂教員,教育學生“學必有用於世,始名爲‘學’!”並經常向學生講述時局之艱危。1906年東渡日本修習法律,結識革命黨人黃興,併入同盟會。1908年回國後任蘇州江蘇法政學堂教務。武昌起義後,積極參與江蘇獨立之謀;勝利後不願居功求報,隻身赴南洋檳榔嶼任《光華日報》記者,宣傳革命。1913年歸國後在多家報紙任記者,1919年起,先後在中國大學、華北大學、持志大學、中央大學任教授。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