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澎湖許芬四首

· 洪繻
君居澎湖我臺灣,相隔一海復一山。去日相晤南閩關,今日相逢雲漫漫。 安得滄海生鰲柱,爲君朝往暮復還!滄海深,不見底。 憑藉片帆送一紙。君倘能再來,何論重重有云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澎湖:中國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羣島,位於臺灣海峽東南部。
  • 許芬:詩中的友人,具體身份未知。
  • 南閩關:指南福建的邊界,古代閩地的南端。
  • 雲漫漫:形容雲霧瀰漫,空間遼闊。
  • 鰲柱:傳說中的大海龜背上的山,比喻穩固的支撐。
  • 滄海:大海,因海水色深而稱。
  • 片帆:單薄的船帆,象徵簡陋的交通工具。
  • 雲水:形容路途遙遠,如行雲流水。

翻譯

你住在澎湖島,我在臺灣,之間隔着一重海又一重山。當初我們在南福建的邊界相見,如今重逢卻在雲霧瀰漫的地方。多希望能有巨鰲般的支撐,讓我能爲你早晚往返。然而大海深不可測。只能憑藉這一片小帆,傳遞這一紙書信。如果你還能再次來訪,哪怕路途再遙遠,又有何妨!

賞析

這是一首表達對遠方友人許芬深深思念的詩。詩人通過描述自己與友人分隔兩地,距離之遠猶如一海一山的阻隔,表達了對相聚時光的懷念。他希望藉助神話中的鰲柱象徵永恆的紐帶,讓自己的身影能在朋友身邊每日往返,以此來寄託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時,通過「滄海深,不見底」和「憑藉片帆送一紙」,詩人流露出對通信困難的感慨,以及對友情的執着和期待。全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時空阻隔的無奈。

洪繻

洪繻,《枯爛集》九卷。現收藏於國立臺灣文學館。〗、洪繻自編出版的《寄鶴齋詩矕》〖《寄鶴齋詩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書洪繻自編自印,作爲旅遊大陸交誼用書,也是洪氏第一部見世的著作。〗,並參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洪棄生先生全集》,以及《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文藝叢志》、《臺灣詩薈》等所載之詩作,輯錄編校。(吳福助撰)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