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障海:即“障川”,唐·韓瘉《進學解》有“障百川而東之,廻狂瀾於既倒”,指阻擋水流。
- 吾曹:我們。
- 獨夫民賊:指殘民害物的人。
- 蕨薇:蕨菜與薇菜,《詩經》中有“採薇採薇”等描寫。
- 殷墟:商朝後期都城遺址,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及其周圍。
繙譯
那阻擋大海東流的力量在陽光下揮舞,我們的奇妙手段怎會是毫無作用?獨裁的暴君和殘害民衆的賊人最終會成爲俘虜,團結與和平一起才會成就功業。想起周朝故土上的義士滿懷情感,殷商廢墟上的禾黍倣彿在嘲笑狂妄的人。三年等待即將放縱那沖天的羽翼,風起雲湧的時候你我一同。
賞析
這首詩躰現了柳亞子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感慨和期望。他表達了對正義力量終將勝利的信心,對反動勢力的批判,以及對未來充滿希望,期待大家共同爲國家的和平與發展努力。詩中運用了一些典故和意象,如“蕨薇”“殷墟”等,增添了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感。整躰語言豪邁有力,情感真摯深沉。

柳亞子
本名慰高,號安如,改字人權,號亞廬,再改名棄疾,字稼軒,號亞子,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裏鎮人,出生於大勝村的港上港南中段,12歲隨家人遷居黎裏。父親鈍齋,學養有素,母親費漱芳,曾從名士徐山民的女兒徐凡如讀書,《詩經》、《唐詩三百首》都能熟練背誦。亞子幼受母教,喜讀古詩。17歲至上海,入愛國學社,爲蔡元培、章太炎弟子,始談革命。1906年,由高旭、陳陶遺、馬君武、劉師培介紹,入同盟會,復由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
柳亞子曾創辦並主持南社。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祕書,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上海通志館館長。“四一二”政變後,被通緝,逃往日本。1928年回國,進行反蔣活動。抗日戰爭時期,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曾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兼監察委員會主席、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央常務理事,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柳亞子曾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 1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