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

秦坑趙長平,楚坑秦新安。禍莫大於殺已降,秦趙之坑若循環。 白起項羽皆齒劍,沛公長者先入關。當時人力不相抗,二十萬人同日葬。 地下應笑諸儒生,議禮不決如降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秦坑趙長平:秦將白起在長平之戰後,坑殺趙國降卒四十多萬人。
  • 楚坑秦新安:項羽在新安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
  • 齒劍:自刎(wěn)。

翻譯

秦國在長平坑殺趙國降兵,楚國在新安坑殺秦國降兵。沒有比殺害已經投降的人更大的災禍了,秦趙兩國的坑殺彷彿是一個循環。白起和項羽都自刎而死,沛公劉邦是有德行的人,率先進入關中。當時人的力量無法與之抗衡,二十萬人在同一天被埋葬。在地下應該會嘲笑那些儒生,他們商議禮儀卻猶豫不決,就像投降的士兵一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述了歷史上的兩次大規模坑殺事件,表達了對戰爭殘酷和殺戮的譴責。詩中通過對比秦趙、楚秦的坑殺,揭示了這種殘暴行爲的循環和無意義。同時,提到白起和項羽的結局,暗示了他們的暴行最終也沒有好下場。最後一句則以一種諷刺的口吻,批評了儒生們在某些事情上的猶豫不決。整首詩語言簡潔有力,意境深沉,給人以深刻的思考。

唐仲冕

清湖南善化人,字六枳,號陶山。乾隆五十八年進士,官江蘇荊溪等縣知縣。道光間累官陝西布政使。所至建書院,修水渠。知吳縣時曾訪得唐寅墓。有《岱覽》、《陶山集》等。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