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會稽山,拜禹王廟;上謁禹陵,觀窆亭、訪菲泉;再遊禹王寺、探禹穴,轉出陵坊;至山庭,讀岣嶁碑三十韻

· 洪繻
早年讀「禹貢」,緬仰禹王功。八載釋玄書,四海盡來同。 稍長觀史書,益慕禹王風。萬里探禹穴,願追太史公。 不信年遲暮,始到會稽中。會稽水渺渺,會稽山隆隆。 霈然下雲雨,帝澤九州豐。餘潤及海外,豈獨限浙東! 我自海上來,中原見高嵩。曲阜拜孔子,兗州仰岱峯。 遍訪九河跡,無若神禹工。直北上燕京,飆輪出居庸。 回舟下渤海,再度入吳淞。細考三江瀆,亦爲大禹通。 於茲拜禹廟,豈爲騁遊蹤!禹陵鹹若亭,萬古白雲封。 石壁菲飲泉,信乎儉德崇!窆石及古篆,卓立青芙蓉。 繞陵列雲樹,疊嶂若長墉。陵下姒家村,陵右穀神宮。 澤比谷林堯冢遠,不共蒼梧舜冢終。時世談神奇,萬靈來朝宗。 傳說殿上樑,亦復化二龍。廟內蒼水使,河精海若從。 我再登禹寺,寺後穴濛濛。宛委所封處,疑有藏圭琮。 嘗想岣嶁碑,衡嶽靈氣鍾。何年陪禹硎,古字玉瓏璁。 離離秦望山,斯篆邈難窮。南巡留盛典,禹頌傳九重。
拼音

洪繻

洪繻,《枯爛集》九卷。現收藏於國立臺灣文學館。〗、洪繻自編出版的《寄鶴齋詩矕》〖《寄鶴齋詩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書洪繻自編自印,作爲旅遊大陸交誼用書,也是洪氏第一部見世的著作。〗,並參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洪棄生先生全集》,以及《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文藝叢志》、《臺灣詩薈》等所載之詩作,輯錄編校。(吳福助撰)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