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歌
少年日作江南遊,大竹小竹青滿眼。菅茅土苴不足惜,樵父編籬漁作斷。
薊丘在昔植汶篁,不信於今此物罕。豐臺土膏頗潤溼,人奪天工尚強勉。
西施在越了不覺,異人寄趙珍無算。青錢一百栽一本,琅玕琬琰矜殊產。
王猷宿好老不已,購之不惜衣裳典。鹿車轔轔爲我輦,老竹如麻雉子短。
晨昏芟剔手自護,已療山翁十年懶。三月春風泠然善,江煙水色紛蕭散,忽然移我三湘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山坡草地。
- 土苴(jū):渣滓,糟粕。
- 汶篁(wèn huáng):汶水之竹。
- 琅玕(láng gān):似玉的美石。
- 琬琰(wǎn yǎn):美玉。
- 王猷(yóu):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的字。
- 芟剔(shān tī):剷除,刪除。
- 泠(líng)然:輕妙的樣子。
翻譯
年少的時候曾去江南遊歷,到處是大竹子小竹子滿眼青綠。菅草和土渣不足珍惜,樵夫用來編籬笆漁夫用來做漁具。以前薊丘曾種植汶水之竹,沒想到如今這種東西很稀少了。豐臺的土地肥沃溼潤,人們巧奪天工地還在努力栽種。西施在越國不被覺察,奇特的竹子送到趙國就倍加珍貴不可數計。花費一百青錢栽種一棵,像美玉一樣的竹子被誇耀是特殊的物產。王猷一直以來的喜好到老也不改變,購買它不惜典當了衣裳。用鹿車轔轔作響地爲我運載,老竹子像麻一樣而小竹子很短。早晚親自剷除整理進行保護,已經治癒了山翁十年的懶惰。三月的春風輕妙良好,江面上煙霧水色紛紛散開,忽然就將我帶到了遙遠的三湘之地。
賞析
這首詩圍繞竹子展開,描述了竹子在不同地方的景象以及其價值。詩人回憶江南竹子之多,又對比如今某些地方竹子的稀少。豐臺的竹子栽種體現了人工的努力。詩中還提到竹子的珍貴以及人們對它的喜愛如王猷,不惜代價獲取。詩人對竹子的呵護展現了對其的鐘愛,而春風和江煙的描寫,更增添了一種美妙的氛圍和意境,讓人如同置身於江南或三湘的美景之中。整首詩生動地描繪了竹子的形態、分佈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同時也傳達出對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嚮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