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野望

霽色媚野景,秋氣清以肅。 小池泛菱葉,茆檐覆疏菊。 遙山一點青,涓淨若新沐。 農家刈稻黍,場圃方事築。 夕陽下柴門,牧人帶歸犢。 淡煙何霏微,溟溟起水澳。 日暮急清砧,客遊感孤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霽(jì)色:雨後初晴的天色。:雨停止,天放晴。
  • :美好,此處有映照美化之意。
  • 茆(máo)檐:茅屋的屋檐。:同「茅」,茅草。
  • :覆蓋。
  • 涓淨:潔淨,乾淨。
  • 新沐:剛洗過澡,形容清新。
  • 刈(yì):割(草或穀類)。
  • 黍(shǔ):黍子,一種糧食作物。
  • 場圃(pǔ):打穀場和菜園。
  • 事築:從事土堡、壁壘(場圍)的修築等事務。
  • 柴門:用樹枝等編成的門,常指貧寒人家的門 。
  • 霏微:朦朧、細微。
  • 溟溟(míng míng):形容煙霧瀰漫的樣子。
  • 水澳(ào):水邊彎曲的地方。
  • 清砧(zhēn):捶衣的聲音。砧,搗衣石。

翻譯

雨後初晴的天色將野外景色映照得格外美好,秋天的氣息清爽而又肅穆。小池塘裏菱葉輕輕漂浮,茅草屋檐下幾株稀疏的菊花盛開。遠處的山巒透着一點青綠,潔淨得就像剛剛梳洗過一樣。農家正在收割稻穀和黍子,此時的打穀場和菜園正忙着修築。夕陽緩緩落到柴門後方,放牧的人帶着小牛犢悠然歸來。淡淡的煙霧若隱若現,在水邊瀰漫升起。天色漸晚,急促的搗衣聲傳來,我這漂泊在外的遊子,心中涌起陣陣孤獨之感 。

賞析

這首《秋晚野望》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秋日傍晚鄉村畫卷。開篇通過「霽色」「秋氣」點明時令和天氣,勾勒出清爽肅穆的整體氛圍;「小池泛菱葉,茆檐覆疏菊」用細膩筆觸描繪眼前的微觀景色,展現出鄉村角落的寧靜韻味;對「遙山」的描寫,以「涓淨若新沐」將青山的清新潔淨之感生動呈現。接着,詩人寫「農家刈稻黍,場圃方事築」,體現農民的勤勞勞作,讓畫面富有生活的煙火氣;「夕陽下柴門,牧人帶歸犢」則營造出一種悠然閒適的田園意境。最後,「淡煙何霏微,溟溟起水澳」增添了畫面的朦朧與空靈美。而「日暮急清砧,客遊感孤獨」筆鋒一轉,由景入情,借搗衣聲,抒發了詩人漂泊異鄉的孤獨寂寞之情。整首詩情景交融,從描寫秋晚野景到自然地生髮客愁,讓人感受到田園景色的美好和詩人複雜的心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