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馬和之十八應真卷後

· 畢沅
冰綃幻出貝葉紋,南渡侍郎留手痕。 莊嚴自在應真像,筆尖所到神變存。 境幽林茂果何處,無乃舍衛給孤園。 兩兩迦陵相對立,半天紅射扶桑暾。 一人左右手作印,蒲團跏趺依修樠。 寂默身披安陀會,萬年一念忘勞煩。 一人咒鉢兩龍出,九霄蚴蟉相騰翻。 四人旁觀齊仰首,喜者失笑驚者奔。 橋外小亭映深竹,中有一人白佛言。 五禪九定十回向,似將各一疏真源。 崑崙侍兒捧香篆,羯布羅氣何氤氳。 花間石榻綠熊褥,一人熟睡無朝昏。 津樑若疲豈神定,何以滋茂精進根。 一人入定等枯木,旁有怪立頭如黿。 胸除諸魔久調服,作此伎倆徒殷殷。 一人持經默自課,龐眉權頰清而敦。 至人不染文字相,三途八難具堪焚。 阿輸迦下三人坐,共觀圖卷相評論。 六種震動證神力,普示閻浮解脫門。 侍兒旁持鉢塞莫,心有所悟手自捫。 一人右肩獨偏袒,手振錫杖涌慈雲。 八萬四千母陀臂,遍與一切接引恩。 兩人跣足對戲水,水流赴石聲潺湲。 驚濤不敢近衣角,化作萬道明珠噴。 有時捉出水底月,將來貯向琉璃盆。 獻珠龍女凌波立,飄飄委佩從風掀。 雲鬟霧鬢態綽約,翩然抗手如鸞騫。 一人棱棱瘦露骨,猛虎弭耳身旁蹲。 情與無情俱已泯,異物可撫同家豚。 昔人作此豈無故,迷途苦海多愁怨。 特開生面留宇宙,憑仗佛力爲牽援。 若雲諸相本無相,髻成德安胸卐文。 現出檐葡色世界,是空是色誰能分。 沈檀匣盛錦褾裹,寶珠纓鬘垂繽紛。 六時懺悔菩提記,清磬紅鐙禮世尊。
拼音
畢沅

畢沅

畢沅,字纕蘅,亦字秋帆,清代官員、學者。因從沈德潛學於靈巖山,自號靈巖山人。江蘇鎮洋(今江蘇太倉)人。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累官至河南巡撫,第二年擢湖廣總督。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死後二年,因案牽連,被抄家,革世職。 畢沅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續司馬光書,成《續資治通鑑》,又有《傳經表》、《經典辨正》、《靈巖山人詩文集》等。 ► 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