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行送江辰六之任益陽兼柬羅宏載

· 徐釚
憶昔徵車來紫陌,與君同作長安客。把臂相歡意顛倒,蕭寺逢迎無促戚。 朱提賜出天府金,日飽太倉米一粒。江東羅髯氣正豪,擊鉢聯吟醉書壁。 臘殘凍雪澆濁醪,袖出黃柑手親擘。明年獻賦太和殿,而我三人同載筆。 我誠忝竊君拂衣,此心原不負車笠。羅髯參幕去熊湘,時宏載入韓撫軍幕。 君向酒壚還岸幘。每逢得失話升沈,襟期磊落開胸臆。 目今滇黔將蕩平,聖主求賢方側席。急須循吏撫殘黎,君幸彈冠仍捧檄。 黃陵苦竹煙雨深,稍喜年來烽火熄。桃花江岸子規啼,馴雉朝飛藏秀麥。 問俗重尋嶽麓碑,行春遙過賈生宅。且從宓子事彈琴,漫學陶潛歸種秫。 君才於世無不宜,治行終當推第一。奏最何勞歲月深,行見鋒車早晚出。 儻從君府遇羅髯,爲道相思憶疇昔。
拼音
徐釚

徐釚

清江南吳江人,字電發,號拙存、虹亭、楓江漁父。監生。康熙十八年召試博學鴻儒,授檢討。在史館稱大作手,賦性蕭閒,不久乞歸。文章敘述有法,詩頗華秀,又工詞。有《南州草堂集》、《詞苑叢談》、《菊莊詞》,又續唐人孟棨《本事詩》。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