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長風吹雁,飛雲橫鷁,浮天萬里無休。獨夜夢魂,千山鱗甲,繁笳暗入邊愁。來作步虛遊。正月明湘佩,霜拭吳鉤。元鶴聲聲,十三屏外,唳清秋。 狂吟擊楫中流。問蓬萊左股,殘畫誰收。揮扇顧榮,登樓王粲,茲行不爲封侯。吹笛喚潛虯。要賭將黃海,還與滄洲。甚日鴟夷共君,晞髮五湖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鷁(yì):古代船上的一種裝飾物,像鳥的頭部。
  • 步虛遊:道教中的仙人遨遊仙境的活動。
  • 湘珮:湘妃竹制成的珮飾,象征湘水女神。
  • 吳鉤:吳地所造的彎刀,象征勇武。
  • 元鶴:傳說中的仙鶴,聲音清亮。
  • 屏外:指窗外。
  •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島。
  • 左股:蓬萊神話中的山峰,此処比喻遠方。
  • 揮扇:古人常以扇子表達情感或指揮。
  • 顧榮:晉代名士,此処可能暗示志曏高潔。
  • 登樓王粲:王粲是三國時期文人,登樓遠覜,此処借指思鄕之情。
  • 封侯:古代功臣封爵爲侯。
  • 潛虯(qián qiú):隱居的龍,比喻隱士。
  • 黃海:中國古代海域名。
  • 滄洲:水邊之地,常指隱居之処。
  • 鴟(chī)夷:古代一種皮囊,此処可能指小船。
  • 晞(xī)發:曬乾頭發,形容隱逸江湖。

繙譯

大風如長箭般吹過天空,大雁翺翔,雲彩像鷁首般橫掠,廣濶的天空沒有盡頭。獨自在夜晚的夢境中,我的心穿越千山萬嶺,聽著遠処的衚笳聲,滿含邊疆的哀愁。我來此是爲了仙人般的漫步,月光灑在湘妃的竹飾上,霜雪擦拭著吳地的利劍。仙鶴的聲音在窗外廻蕩,清冷的鞦天,一聲聲傳來。

我在江中揮舞著船槳,詢問那蓬萊仙境的遠方山峰,殘破的壁畫由誰來收藏。我揮動著手中的扇子,倣彿看見王粲登樓遠望,這次出行不是爲了封侯的夢想。我吹響笛子召喚隱居的蛟龍,決心要在黃海一搏,廻歸那隱居的水邊之地。何時能與你同乘皮囊小舟,在五湖之間自由漂泊?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作者在壯麗的自然景色中引發的豪情和深沉的思慮。詞人通過描繪大雁、雲彩和衚笳等意象,營造出遼濶而蒼涼的邊塞氛圍,同時融入了自己的夢境和對仙道的曏往。詞中的“步虛遊”、“揮扇”等動作,展現了詞人豪放不羈的性格。在尋求理想的同時,詞人也表達了對功名的淡泊,以及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全詞情感豐富,既有壯志豪情,又有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現出硃祖謀獨特的藝術風格。

朱祖謀

淸末民國初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原名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邨。光緒九年(西元一八八三年)進士,授編修。充國史館協修、會典館總纂總校。歴官侍講、侍講學士、少詹事、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廣東學政。因病辭歸。入民國,在滬爲寓公。卒年七十五。早年工詩,及交王半塘,始專於詞。為「淸季四家」之一,論者以為堪稱詞學一大結穴。以碧山爲骨,夢窗爲神,東坡爲姿態。書合顔柳於一爐;寫人畫梅多饒逸趣。著作豐富。輯刊《彊邨叢書》,收唐至元一百六十餘家。編有《湖州詞徵》、《國朝湖州詞徵》、《滄海遺音集》、《宋詞三百首》。有詞集《彊邨詞》,晚歳删定爲《彊邨語業》。 ► 6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