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 廣元裕之宮體八首其一

生小仙娥不自妍。璧臺金層誤嬋娟。幾曾宛轉酬千琲,已忍伶俜過十年。 虯箭水,鵲爐煙。無端芳會散金錢。簾櫳早是愁時候,爭遣新寒到外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璧臺(bì tái):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裏借指美好的環境。 嬋娟(chán juān):形容姿態美好,這裏指女子。 宛轉(wǎn zhuǎn):指委婉曲折。 (chóu):報答、酬謝。 千琲(bèi):這裏指衆多的珍寶或美好的事物。 伶俜(líng pīng):孤獨的樣子。 虯箭(qiú jiàn):古代漏壺中的箭,水滿箭出,用以計時。 鵲爐(què lú):指鵲形的香爐。 簾櫳(lián lóng):簾子和窗牖。

翻譯

(那女子)生來便是小仙娥般的美麗卻不自知。在那如神仙居處般的華美之地,卻耽誤了這位美好的女子。她何曾委婉曲折地去報答那衆多的美好,卻已忍心孤獨地度過了十年光陰。 漏壺中的水不斷流淌,鵲形香爐中香菸嫋嫋。無緣無故地,美好的聚會如撒錢般散去。簾子和窗牖早就成爲憂愁的時候,怎能再讓新的寒意到外面來呢。

賞析

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位女子的孤獨與憂愁。上闋通過「生小仙娥不自妍」表現出女子的美麗與不自知,「璧臺金層誤嬋娟」則暗示了她身處美好環境卻未能如意的境遇,「幾曾宛轉酬千琲,已忍伶俜過十年」進一步強調了她的孤獨和無奈。下闋通過「虯箭水,鵲爐煙」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時光流逝的氛圍,「無端芳會散金錢」則表達了美好時光的短暫易逝,最後「簾櫳早是愁時候,爭遣新寒到外邊」更深刻地體現了女子內心的憂愁。整首詞意境悽美,情感細膩,用詞精巧,將女子的複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朱祖謀

淸末民國初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原名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邨。光緒九年(西元一八八三年)進士,授編修。充國史館協修、會典館總纂總校。歴官侍講、侍講學士、少詹事、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廣東學政。因病辭歸。入民國,在滬爲寓公。卒年七十五。早年工詩,及交王半塘,始專於詞。為「淸季四家」之一,論者以為堪稱詞學一大結穴。以碧山爲骨,夢窗爲神,東坡爲姿態。書合顔柳於一爐;寫人畫梅多饒逸趣。著作豐富。輯刊《彊邨叢書》,收唐至元一百六十餘家。編有《湖州詞徵》、《國朝湖州詞徵》、《滄海遺音集》、《宋詞三百首》。有詞集《彊邨詞》,晚歳删定爲《彊邨語業》。 ► 6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