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秦炳臣軍門

矍鑠翁真海內推,幾年偃伯奏靈臺。 一家兒女恩猶割,萬里欃槍力可回。 金紫半逢青眼裏,功名都向赤心來。 燕然山上風雲壯,濡筆銘勳待雋才。
拼音

吳子光

吳子光,年六十五。青少年時在家鄉熟讀儒家經典,博覽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屢試不進,遂於道光十七年(1837)渡臺,後寄籍臺灣淡水,以課館爲業,暇則以詩文自遣。長於詩,尤長駢體。同治四年(1865)中舉,受知於臺灣道臺徐宗幹,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應淡水知府陳培桂聘,參與《淡水廳志》之修撰。光緒四年(1878)應聘主講文英書院。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莊呂氏新葺筱雲山莊,聘子光設教其中,賓主殊相得。從其遊者除呂氏兄弟外,尚有:傅子亦、丘逢甲、謝頌臣及子光之侄吳師廉等。大抵而言,晚清本土才學之士,盡萃於斯。筱雲軒藏書數萬卷,無所不備,吳子光曾爲之作藏書記。逝後,呂家禮葬之,並恤其家,越年,復出資刻其書。王鬆《臺陽詩話》稱其詩「專學晚唐」,「傑句名篇,美不勝錄。」從〈小草拾遺序〉可知其少時好賦,原存有古律賦百餘篇;中年後,以近體詩爲主要創作對象,亦存有二百多首,惜多所亡失。芸閣博學多才,然一生遭際不佳,「欲伸其文章報國之志而不可得」。於是,以東坡自況,名其文集爲《一肚皮集》。共十八卷,於光緒元年(1875)刊刻行世,附詩作《小草拾遺》一卷。又著《三長贅筆》十六卷、《經餘雜錄》十二卷。則諸史緒論、書後題跋、古今詞語、詞林典實之類。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嘗輯其有關臺灣史蹟稿爲《臺灣紀事》,列爲《臺灣文獻叢刊》第三十六種。民國六十八年(1979)中華民國史蹟研究中心得其稿本,輯印爲《吳子光全書》,民國九十年(2001)又由龍文出版社重印出版。今以《一肚皮集》所附《小草拾遺》爲底本編校。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