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來就像是神龜馱負的雪山,又像是蟄伏的巨龍從夢中驚起,疾風掀起海水像竪起的墻壁。
遠處幾點靑山像美人頭上的鬟髻,彌漫著霧氣靑翠欲滴。一抹紅霞如同剛織就的綃紗,帶著洶涌的潮水逬濺的濕意。天邊白鳥分明帆檣直立,入夜後隔江傳來悠揚的笛聲。
注釋
聞鵲喜:詞牌名。此調最早見於宋人周密所作《蘋洲漁笛譜》。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時人之家,聞鵲聲皆以爲喜兆,故謂靈鵲報喜。」五代馮延巳《謁金門》:「舉頭聞鵲喜。」。《嗣律》、《祠譜》均未載入,至唐圭璋先生編《全宋詞》始收此詞。雙調,四十五字,前後闋各四句四仄韻,其句讀押韻與《謁金門》悉同,疑即《謁金門》。
染就一江秋色:王勃《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韋莊《謁金門》:「染就一溪新綠」,周句殆從此化出。
鰲戴雪山:傳説渤海中五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巨鰲十五舉首而載之,六萬歲一交焉」。見《列子·湯問》。
龍起蟄:《周易·繫辭傳》:「龍蛇之蟄,以存身焉。」蟄,潛伏。
快:有痛快爽快意。宋玉《風賦》:「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杜甫《朝獻太清宮賦》:「四海之水皆立」。「蘇軾《有美堂暴雨》:「天外黑風吹海立」。
「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句:狀江湖上潮來雄壯的景象。
紅濕:晚霞紅如彩綃,疑爲織女機柕所成。
白鳥:白色羽毛的鳥。《詩·大雅·靈臺》:「白鳥翯翯」。這裏當是水鳥,鷗鷺之類。杜甫《雨四首·其一》:「白鳥去邊明」,本句蓋用此。
明邊:指天邊帆影與紅霞白鳥相映而言。
序
《聞鵲喜·吳山觀濤》是南宋詞人周密的作品。全詞細緻描繪了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和作者心中對壯麗江山的謳歌,在眾多觀潮詩詞中獨樹一幟。
賞析
這首詞是題詠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宋代詞人詠潮者很多,蘇軾辛棄疾等一代大家都畱下過詠潮詞作。周密的這首詞題材上雖無新穎可言,但有自己的特色,頗値得一讀。
詞上闋寫海潮欲來和正來之情狀。下闋寫潮過以後的情景。「天水碧」,是一種淺靑的染色。首兩句説錢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顔色,指的是潮水未來,風平浪靜的觀感。「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兩句,寫海潮咆哮著洶涌而來,好像是神龜背負的雪山,又好像是從夢中驚醒的蟄伏海底的巨龍,還好像是疾速的大風將海水吹得竪立起來一般。詞人接連用了幾箇生動的比喩,有聲有色地將錢江大潮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排山例海的氣勢。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與枚乘《七發》中關於觀潮一段的描寫相比,雖鋪采攡文不及,但是精煉則超過前者,下闋寫潮過風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數點煙鬟靑滴 ,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三句,分別描寫遠處、高處的景色。遠處的幾點靑山,雖然籠罩著淡淡的煙靄,卻仍然靑翠欲滴。天邊的紅霞,彷彿是剛剛織好的綃紗,帶著潮水噴激後的濕意;臨近黃昏,白鷗上下翻飛,其側則帆影矗立,説明鷗鳥逐船而飛。⋯⋯詞人選擇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構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的圖景,使人賞心悅目,身臨其境一般。末句「隔江聞夜笛」,以靜結動,以聽覺的描寫收束全詞,與以前的視覺描寫形成對照。全詞純寫景物,此時纔點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 ,是極有韻味。隔江而能聽到笛聲 ,可見風平浪靜 ,萬籟俱寂。寫聞笛,其實仍是寫錢塘江水,從時間上説,全詞從白晝寫到黃昏 ,又從黃昏寫到夜間;從藝術境界上看,又是從極其喧鬧寫到極其安靜,將「觀濤」前後的全過程作了有聲有色的描繪,使讀者彷彿觀看一部拍攝生動的影片,有特寫的連綴 ,又有場景的高迅切換,令人不由不如臨其境。一樣,因爲詞人又是一位畫家,故能做到「以畫爲詞」。尤其是「隔江聞夜笛」一句,餘韻無窮,似斷猶連,與唐人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靑」(錢起湘靈鼓瑟))同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妙。美學家宗白華稱贊詞人「 能以空虛襯託實景,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确實幷非夸張。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蟄(zhé)**:動物鼕眠,藏起來不喫不動。這裡“龍起蟄”指好似蟄伏的巨龍騰空而起。
- **鼇(áo)**:傳說中海裡的大龜或大鱉。“鼇戴雪山”意思是鼇背負著雪山,形容波濤洶湧像鼇背負著巨大雪山。
- **菸鬟(huán)**:形容遠処山巒好像女子的發髻籠罩在雲菸之中。
- **一杼(zhù)**:一根織梭,這裡用來比喻晚霞好像是織女用梭織出來的。
- **霞綃(xiāo)**:彩霞,綃是一種生絲織物。
繙譯
天空與江水都呈現出碧色,倣彿是被染就的一江絢爛鞦色。江中的波濤好像巨鼇背負著雪山,又似蟄伏的巨龍突然騰空而起,疾風掀起海水直立如牆。
遠処數座山巒,像是美人如菸的發髻,碧翠欲滴;天邊的晚霞,宛如織女織就的一匹紅色生絲織物,紅得倣彿剛被水浸溼。白色的鳥兒在明亮的天邊飛翔,船帆直直前行,夜晚,隔著江水還能聽到悠敭的笛聲。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吳山觀濤的壯麗景象。上闋著重寫江潮湧起時的磅礴氣勢,“天水碧,染就一江鞦色”描繪出鞦天江麪水天相接的澄澈之景,爲觀濤鋪墊出雄渾壯濶的背景。“鼇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 運用奇妙的想象和比喻,將江潮洶湧的態勢刻畫得驚心動魄,展現出大自然的豪邁力量。
下闋則側重於描繪觀濤時周圍的美麗景致,“數點菸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溼” 通過細膩的筆觸,將遠処山巒比作女子的發髻,天邊晚霞寫成像織女織就的彩絹,色彩絢麗,充滿了詩情畫意。“白鳥明邊帆影直” 給畫麪增添了霛動之美。最後 “隔江聞夜笛” 一句,從眡覺轉入聽覺,在靜謐的夜晚中,悠敭的笛聲增添了一份清幽和悠遠,使整首詞達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讓人倣彿身臨其境,感受著自然美景帶來的震撼與陶醉 。
周密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又號霄齋、蘋洲、蕭齋,晚年號弁陽老人、四水潛夫、華不注山人,南宋詞人、文學家。祖籍濟南,先人因隨高宗南渡,落籍吳興(今浙江湖州),置業於弁山南。一說其祖後自吳興遷杭州,周密出生於杭州。宋寶祐(1253~1258)間任義烏令(今年內屬浙江)。宋亡,入元不仕。周密擅長詩詞,作品典雅濃麗、格律嚴謹,亦有時感之作。能詩,擅書畫。與吳文英(號夢窗)齊名,時人稱爲“二窗”。與鄧牧、謝翱等往還。著述繁富,對保存宋代杭州京師風情及文藝、社會等史料,貢獻很大。曾在吳興家中設“書種”、“志雅”兩座藏書樓,藏書42000餘卷,及祖上三代以來金石之刻1500餘種。但生前已散去不少。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