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感舊百韻
昔在淳熙日,中興最盛年。
身逢千載運,眼見五朝天。
楚甸當澄按,岷江極溯沿。
經途俱極險,問字始能言。
衛國呼珠帽,閻公着玳筵。
進思紅滿幄,便室白連椽。
詔趁回衡雁,重聽下峽猿。
講書聞嶽麓,論道識湘川。
至治承三紀,康謠沸九㙻。
親逢堯壽並,繼見禹功傳。
階玉駢牀笏,籯金課槧鉛。
程書仍把學,句讀始精研。
白髮沈詹事,青雲張集仙。
遺經說東魯,大義指南軒。
古郢十連地,脩門萬里船。
歡呼瞻玉軑,恭請擁珠韉。
全盛開京邑,昇平沸市廛。
民無買刀佩,士有誦聲弦。
去國波浮鷁,炎陬瘴跕鳶。
稍知遺枉白,僅齒與齡玄。
附首丁寧切,垂膺涕泗連。
止樊讒曖昧,皖簀恨纏綿。
奏牒懷留語,慈親返故泉。
名坊觀正獻,蕭寺餞忠宣。
鼓笈來承學,摳衣接鉅賢。
伊濂一宗匠,鄭鄧兩魁躔。
持論聞忠厚,逢時正黨偏。
僞名開建上,威燄張平原。
國論幾沈痼,初心本怙權。
朱彭承既倒,沈季助方燃。
東閣陪公議,南州返客還。
奮身從百戰,垂翅謁三銓。
累載需將冠,中宵嘆著鞭。
窮邊周障塞,訪古涉淮堧。
歸抱遺書痛,親裁逸事編。
紬藏金匱底,籲直玉階前。
日射九關豹,風清列闢鵷。
丁時旒十二,乙奏牘三千。
鼙鼓宸心感,絲綸詔墨鮮。
鑄佗光裂地,繪像煥凌煙。
狐史無留憾,麟臺錄奏篇。
賢書雖偃蹇,倉氏尚拘攣。
大幕開丘鄧,從軍下宿漣。
人謀自矛盾,民命困戈鋋。
已矣椎銅虎,歸歟訪石田。
哦鬆期埽徑,薦草又謄箋。
掌庋斯文在,鳴琚大老先。
扈祥才列屬,鶴弔復題阡。
甫畢三期制,重登九寺聯。
曾因陳戰守,尚憶奏蟬蜎。
馮翊菟符佩,華亭鶴羽翩。
弱翁慚美報,季子幸求遄。
蘭省頻分帳,樞庭恰綴員。
干時繇閫議,問俗許帷褰。
平糴千倉富,防江萬鼓鼘。
田疇免捐瘠,閭里僅安眠。
戎監還文石,糧車抗使旃。
龍荒瀦廟璽,鴻筆研山園。
爲訪平山柳,來尋九曲蓮。
降胡啓膠轕,走檄更喧闐。
位棘圭頒瑞,持荷袷在肩。
登壇委寄重,仗鉞便宜專。
間使誅妖福,堅城馘逆全。
萬艘爭轉粟,九府亦流錢。
詩禍興同列,天遊□上元。
閒僧偶傳誦,匪石遂銘鐫。
學羿招彎射,漚陽厭老拳。
了無虛券證,僅有巧言諞。
幕府門生舊,勳家宿契堅。
反身徒浩嘆,齰舌謾思愆。
皇上頒明制,公朝雪滯冤。
復令修甬道,適遇奮空弮。
憂職霜侵鬢,忘餐頰露顴。
粗能供尺伍,何以報塵涓。
忽奉樞機召,難勝束帛戔。
迄孤朝仄席,敢望政齊璿。
誤沐便蕃渥,重尋香火緣。
九霄三境近,十閣五雲邊。
倍惜筋骸老,空驚手足胼。
支離賦囊粟,溫飽及華顛。
喘月牛歌戚,嘶風馬憶燕。
枕戈悲壯志,揭橐愧空饘。
觸事常多感,懷安祇自憐。
深山遊鹿豕,交友半貂蟬。
北海亡郗漸,南榮偃偓佺。
餘生知有幸,世慮盍無牽。
多幸偕癃老,清時釋絆纏。
採芝從澗底,策杖又山巔。
止足須關念,沈迷盍久悛。
便須便漱石,勿使諉乘軒。
垤蟻還驚夢,冥鴻願比騫。
屋閒雲可宿,檐曝日常暄。
適性頻移竹,忘憂更樹萱。
銜杯趁安健,卒歲樂周旋。
往歲當流馬,歸心聽杜鵑。
方眠不忘起,已病始知痊。
鼯技羞窮木,羊腸易折轅。
但令思憒憒,豈厭腹便便。
逆旅還推枕,知音謾續絃。
誰談少年事,爲我寫蹄筌。
拼音
岳珂
宋相州湯陰人,字肅之,號亦齋,又號倦翁。岳武穆王孫,敷文閣待制商卿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遂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爲承務郎監、鎭江府戸部大軍倉,歴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西元一二一七年),出知嘉興。嘉定十二年(西元一二一九年),爲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嘉定十四年(西元一二一九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西元一二二七年),爲戸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宋理宗紹定元年(西元一二二八年),陞朝請大夫,權尙書戸部侍郎,總領浙西江東財賦,淮東軍馬錢糧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字兼提領措置屯田通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戸,賜紫金魚袋。紹定六年(西元一二三三年),坐《元宵詩》,罷官。嘉熙二年(西元一二三八年),復起,官至戸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使。嘉熙三年(西元一二三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拜寶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並晉鄴侯。嘉熙四年(西元一二四〇年)七月,任權戸部尙書、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鹽使,兼鎭姑孰(當塗),官正三品,轉官通議大夫。亦齋著述甚富,著有《籲天辯誣》、《天定録》諸書,結集爲《金陀粹編》二十八巻,續編三十巻,爲岳武穆辯冤。又著有《桯史》十五巻、《三命指迷賦補注》一巻、《寶眞齋法書贊》二十八巻、《愧郯録》十五巻、《玉楮集》八巻、《棠湖詩稿》一巻、《續東几詩餘》、《小戴記集解》(稿佚)、《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一巻。嘉定七年(西元一二一四年),在嘉興主修《嘉禾志》(關拭纂)五巻,未成書,已佚。
► 7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