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

花撲鞭梢,風吹衫袖,馬蹄初趁輕裝。都城漸遠,芳樹隱斜陽。未慣羈遊況味,徵鞍上、滿目淒涼。今宵裏,三更皓月,愁斷九迴腸。 佳人,何處去,別時無計,同引離觴。但唯有相思,兩處難忘。去即十分去也,如何向、千種思量。凝眸處,黃昏畫角,天遠路岐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羈遊:長期在異鄉漂泊旅行。羈(jī),滯留,拘束。
  • **況味:境況和情味。
  • ****離觴(shāng)**:離別的酒杯。觴,酒杯。
  • **如何向:怎麼辦。
  • **畫角:古代樂器,形如竹筒,外加彩繪,發聲哀厲高亢,多用於軍中警昏曉。

翻譯

鮮花輕輕撲打着鞭梢,微風輕拂着衣衫衣袖,騎上駿馬初次踏上輕鬆的征程。京城越來越遠,那蔥鬱的樹木漸漸隱沒在夕陽的餘暉之中。還未習慣這漂泊羈旅的滋味,騎在馬上舉目四望,滿心都是淒涼。就在今晚,三更時那皎潔的明月高懸,愁緒纏結,令人肝腸寸斷。 心中的佳人啊,你究竟去了哪裏?分別的時候毫無辦法,只能一同舉起離別的酒杯。只有那無盡的相思之情,在你我兩處心中都難以忘卻。你這一去就真的走得遠遠的了,叫我怎麼辦呢,心中千般思念纏繞。當我凝視遠方時,黃昏時分那哀傷的畫角聲響起,天空遼闊,而前行的路途是那麼漫長。

賞析

這首《滿庭芳》是周邦彥羈旅懷人之作。上闋着重描寫旅途的孤寂淒涼,通過「花撲鞭梢」「風吹衫袖」這樣輕鬆的場景開篇,形成與後文淒涼心境的鮮明對比。隨着遠離都城,「芳樹隱斜陽」營造出日暮途遠、哀傷漸起的氛圍 ,細緻地刻畫了詞人「未慣羈遊」的惆悵。「今宵裏」幾句將愁緒推向高潮,明月本是美好事物,卻因愁情而讓人愁斷肝腸。下闋轉入對佳人的懷念。回憶分別時無可奈何共飲離別的酒,體現出離別時的不捨。「去即十分去也,如何向、千種思量」直白地傾訴出對佳人深深的眷戀與思念。結尾處「黃昏畫角」「天遠路岐長」再次描繪旅途畫面,借景襯情,將詞人的飄零之愁、相思之苦融入遼闊漫長的景中,餘韻悠長,真摯動人地傳達出了詞人複雜深沉的情感,展現了周邦彥詞精於言情、情景交融的獨特藝術魅力。

周邦彥

周邦彥

周邦彥,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爲“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 2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