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高仲一

買山老山間,乃識山之容。 愛山無古今,此論誰非同。 仇仙來匡廬,一轉語獨工。 不識山面目,只緣在山中。 譬之塵漠漠,又如水溶溶。 人魚居其間,孰識礙與通。 我昔少年日,自攜七尺筇。 盤旋山南北,憩息林西東。 朝看山之橫,暮看山之縱。 貪多眼爲乏,陟險足已慵。 拱揖且不暇,賞識良自蒙。 方悟白司馬,草堂對穹隆。 彼既若獻狀,此亦如發矇。 秀甲天下山,至言出心胸。 今君欲繼之,築堂會奇峯。 何嘗遠城市,而能日迎逢。 山形不動體,山色含真空。 風雲有蓄泄,氣象無終窮。 雨餘四面翠,日麗千仞紅。 氤氳香爐煙,挺拔雙劍鋒。 最愛五老人,崚嶒美所鍾。 可望不可即,有意容相從。 羅列皆兒孫,几席次第供。 山雖跨兩邦,茲焉實長雄。 不爲堂上客,詎信山有宗。 寄語遊山者,毋徒走憧憧。
拼音
周必大

周必大

宋吉州廬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號省齋居士,晚號平園老叟。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徽州戶曹,累遷監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應詔上十事,皆切時弊。權給事中,繳駁不避權幸。後任樞密使,創諸軍點試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進左丞相。光宗時,封益國公。遭彈劾,出判潭州。寧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諡文忠。工文詞,有《玉堂類稿》、《玉堂雜記》、《平園集》、《省齋集》等八十一種,後人匯爲《益國周文忠公全集》。(⊙《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 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