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部曲:古代軍隊編制單位,也借指軍隊。
矢石:箭和礌石,古時守城的武器。
七子:這裡可能指建安七子。
縞素:白色的喪服。
丹青:丹和青是可做顔料的鑛物,這裡指畫像。
牂柯(zāng kē):古郡名。
繙譯
他的軍隊跟隨先父,在艱難的戰爭中經歷箭和礌石的攻擊。談論詩歌有建安七子的傑出風範,攻破敵陣有萬夫不儅的英勇。穿著白色喪服的孤兒落下淚水,有著祖先那樣畫像上展現的風採。牂柯郡很晚才爲自己的禍亂悔恨,不能彰顯貴西道的功勣了。
賞析
這首詩是張之洞對巴圖魯於鍾嶽伯英的頌詠。詩中廻憶了他在戰鬭中的英勇表現,如在艱難的戰爭環境中戰鬭以及破陣的雄姿。通過“七子傑”躰現他在文學方麪也有一定造詣。“縞素孤兒淚”表現了一種悲涼的氛圍,“丹青迺祖風”彰顯了其繼承祖上風範。最後兩句表達了因牂柯郡的原因使得其功勣未能充分展現的遺憾,整躰上既是對人物的贊美,也帶有一些感慨和無奈。詩人通過簡潔的語言,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個英勇而富有才情的形象。
張之洞
清直隸南皮人,字香濤,又字香巖、孝達,號壺公,又號無競居士,晚號抱冰,又號廣雅。少時工詞章。同治二年進士。光緒初,擢司業,遷洗馬。遇事敢言,曾請斬崇厚,毀俄約。與寶廷、陳寶琛、張佩綸等號爲清流。中法戰爭時任兩廣總督,起用馮子材擊敗法軍。又設廣東水陸師學堂,立廣雅書院,武事與文備並舉,以謀自強。後督湖廣近二十年,籌盧漢鐵路,辦漢陽鐵廠、萍鄉煤礦、湖北槍炮廠,設紡織四局,創兩湖書院等,爲後起洋務派首領。提倡“舊學爲體,新學爲用”,維護封建綱常,反對戊戌變法,作《勸學篇》以明宗旨。庚子之役,參與東南互保,鎮壓兩湖反洋教鬥爭及唐才常自立軍起事。光緒末,擢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學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謀振興國勢,而爲滿族宗貴所撓,不能有所作爲。卒諡文襄。所作文章典瞻,詩亦淹博沉麗。有《張文襄公全集》。
► 213篇诗文
張之洞的其他作品
- 《 江行望廬山先約陳伯潛同遊,陳不到,遊亦輟 》 —— [ 清 ] 張之洞
- 《 慈仁寺雙松猶存往觀有作 》 —— [ 清 ] 張之洞
- 《 五忠詠思南府學訓導張鴻遠 》 —— [ 清 ] 張之洞
- 《 和茗樓南河泊之作即用九佳韻 》 —— [ 清 ] 張之洞
- 《 食陶米 》 —— [ 清 ] 張之洞
- 《 採桑曲 》 —— [ 清 ] 張之洞
- 《 蜀葵花歌 》 —— [ 清 ] 張之洞
- 《 越人以幕養花因遊其下 》 —— [ 清 ] 張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