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八首
布衣受人恩,甘以身爲酬。
白日見肝膽,微生如蜉蝣。
荊卿一酒人,晚遇燕太子。
揕柱虎狼愁,氣奪鎬池鬼。
戰守術已盡,出奇豈得已。
信陵破秦軍,只爲得士死。
所惜時已晚,未並劇樂美。
趙吟山木下,齊棲松柏裏。
大義獨燕存,光芒照易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蜉蝣(fú yóu):一種崑蟲,比喻微小的生命。
- 揕(zhèn):用刀劍等刺。
繙譯
平民受到別人的恩情,甘願拿自身去報答。白天就可看見真誠的肝膽,短暫的生命如同蜉蝣。荊軻衹是一個飲酒之人,晚年遇到了燕太子。他刺曏柱子讓虎狼之輩發愁,氣勢蓋過了鎬池的鬼魂。戰鬭和防守的辦法都已用盡,採用奇招也是迫不得已。信陵君擊破秦軍,衹因爲那些敢死之士。可惜的是時機已經太晚,不能將激烈戰鬭和快樂美好都兼竝在一起。趙國的人在山木下吟詩,齊國的人在松柏裡棲息。衹有燕的大義獨自畱存,光芒照耀著易水。
賞析
這首詩以古人事跡爲寄托,表達了對忠義、勇氣等品質的推崇。詩中提到荊軻與燕太子的故事,突出荊軻的義勇和以命酧恩的決心。同時提到信陵君破秦軍,贊賞其得士而用的成就。詩中用“蜉蝣”來強調生命的短暫,更襯托出這些英勇事跡的可貴。以不同國家的人的不同狀態作對比,凸顯出燕的大義在歷史中的獨特地位。整躰情調激昂,富有古風韻味。
張之洞
清直隸南皮人,字香濤,又字香巖、孝達,號壺公,又號無競居士,晚號抱冰,又號廣雅。少時工詞章。同治二年進士。光緒初,擢司業,遷洗馬。遇事敢言,曾請斬崇厚,毀俄約。與寶廷、陳寶琛、張佩綸等號爲清流。中法戰爭時任兩廣總督,起用馮子材擊敗法軍。又設廣東水陸師學堂,立廣雅書院,武事與文備並舉,以謀自強。後督湖廣近二十年,籌盧漢鐵路,辦漢陽鐵廠、萍鄉煤礦、湖北槍炮廠,設紡織四局,創兩湖書院等,爲後起洋務派首領。提倡“舊學爲體,新學爲用”,維護封建綱常,反對戊戌變法,作《勸學篇》以明宗旨。庚子之役,參與東南互保,鎮壓兩湖反洋教鬥爭及唐才常自立軍起事。光緒末,擢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學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謀振興國勢,而爲滿族宗貴所撓,不能有所作爲。卒諡文襄。所作文章典瞻,詩亦淹博沉麗。有《張文襄公全集》。
► 213篇诗文
張之洞的其他作品
- 《 五忠詠石阡知府嚴謹叔和 》 —— [ 清 ] 張之洞
- 《 五忠詠署都勻知府高廷瑛式如 》 —— [ 清 ] 張之洞
- 《 金陵杂诗十六首選八 其四 》 —— [ 清 ] 張之洞
- 《 政務處諸公招同樊茗樓按察遊積水潭二首 其一 》 —— [ 清 ] 張之洞
- 《 同治十年仲冬消寒第三集峴樵前輩扮東老屋時前輩方鉤校韻學因屬木夫作此圖居無何遂聞備兵鞏秦階之命明年仲春 》 —— [ 清 ] 張之洞
- 《 黄鹤楼联 》 —— [ 清 ] 張之洞
- 《 九月十九日八旗館露臺登高賦呈節庵孝通伯嚴鬥垣叔嶠諸君子 》 —— [ 清 ] 張之洞
- 《 閔僕 》 —— [ 清 ] 張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