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寺海棠初開置酒會客

今日不雨,明日復不雨。白日能笑花能語。今日不出,明日復不出,迴風舞雪隨黃土。 火急邀客城西去,絳蕾如珠點碧樹。莫嫌來早香未齊,猶勝繁枝逼春暮。 當年合抱二十株,主僧蛻去花亦枯。一株傫然似房老,新叢稚齒鬥娟好。 憶昔上林未罷時,侍臣下直尋春嬉。五侯七貴來覓醉,棋子方褥青螺卮。 即今遊賞雖蕭索,靜晝晴光亦不惡。那須銀燭按涼州,巾履徘徊到日落。 秦翁白髮非少年,心情猶逐春風顛。手裂冰縑寫豔骨,醉來輒就花陰眠。 君不見定惠院宇今寂寥,碧雞坊底生蓬蒿。畫成題詩付老衲,要令來者思吾曹。
拼音

張之洞

清直隸南皮人,字香濤,又字香巖、孝達,號壺公,又號無競居士,晚號抱冰,又號廣雅。少時工詞章。同治二年進士。光緒初,擢司業,遷洗馬。遇事敢言,曾請斬崇厚,毀俄約。與寶廷、陳寶琛、張佩綸等號爲清流。中法戰爭時任兩廣總督,起用馮子材擊敗法軍。又設廣東水陸師學堂,立廣雅書院,武事與文備並舉,以謀自強。後督湖廣近二十年,籌盧漢鐵路,辦漢陽鐵廠、萍鄉煤礦、湖北槍炮廠,設紡織四局,創兩湖書院等,爲後起洋務派首領。提倡“舊學爲體,新學爲用”,維護封建綱常,反對戊戌變法,作《勸學篇》以明宗旨。庚子之役,參與東南互保,鎮壓兩湖反洋教鬥爭及唐才常自立軍起事。光緒末,擢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學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謀振興國勢,而爲滿族宗貴所撓,不能有所作爲。卒諡文襄。所作文章典瞻,詩亦淹博沉麗。有《張文襄公全集》。 ► 2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