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賦金銀山送蕭茂才之遂江並柬周用性

· 劉崧
金銀兩山蔚參差,我昔西遊曾見之。 石臺照耀落日紫,下映流水光離離。 干戈蒼茫隔煙霧,清秋送子山中去。 淪落同悲雁塔人,登臨更賦龍門句。 水北山人須鬢蒼,十年寄書不得將。 君去相尋定相得,卻望兩山心惻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茂盛,薈聚,盛大。讀音:[wèi]
  • 參差:不齊貌。讀音:[cēn cī]
  • 石臺:用石頭砌成的臺子。
  • 離離:形容光彩閃耀的樣子。
  • 干戈:泛指兵器,多比喻戰爭。讀音:[gān gē]
  • 山人:一般指隱士高人或與世無爭的高人;又指山野之人或山裏之人。

翻譯

金銀兩座山鬱鬱蔥蔥,高低不齊,我昔日西行的時候曾經見到過它們。 石臺上落日的餘暉照耀着,呈現出紫色,向下映照着的流水閃耀着光芒。 戰爭使得天地間一片蒼茫,隔着煙霧,在這清冷的秋天送你到山中去。 我們如同淪落的人,都爲雁塔下的遭遇而悲傷,登上高處更要吟誦如龍門般高妙的詩句。 水北山人鬍鬚和頭髮都已花白,十年來想寄書信卻不能夠送達。 你前去尋找他一定會找到,回頭望着這兩座山,心中滿是憂傷。

賞析

這首詩以金銀山爲背景,描繪了詩人送友的情景以及內心的感受。詩的開頭描繪了金銀山的壯麗景色,爲下文的抒情做了鋪墊。接着,詩人提到了戰爭帶來的動盪和分離,在這樣的背景下送別友人,更增添了幾分悲涼。詩中還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和期待,以及對過去未能聯繫到水北山人的遺憾。最後,詩人望着金銀山,心中充滿了憂傷,這種憂傷既是對離別的不捨,也是對世事無常的感慨。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世事的深沉思考。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