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學:在古代是指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這裏可能是對鄒某的一種尊稱。
- 經濟:經世濟民,治理國家、拯救百姓的才能和辦法。(「濟」讀音:jì)
- 家聲:家族世傳的聲名美譽。
- 度支:掌管財政收支的官職。
- 玄夷:可能指的是東方的少數民族或海外的國家,這裏可能泛指沿海地區。
- 授簡:給予簡札,即委以重任。
- 黎庶:百姓。
- 碑:這裏指人們對鄒太學的感激和讚譽如同立碑一樣。
- 噀:含在口中而噴出。(「噀」讀音:xùn)
- 倉積:倉庫裏堆滿糧食。
- 窮檐:指茅舍,窮苦人家。
- 怨諮:怨恨嗟嘆。
- 公車:漢代官署名,臣民上書和徵召都由公車接待。這裏可能指代朝廷徵辟。
- 水衡司:官名,掌管上林苑,兼管皇室財物及鑄錢。
翻譯
還未被任用就已具備治理國家的才能,家族向來有良好的聲譽並掌管過財政之事。 東方沿海地區的人們得到重任,百姓們對其感恩戴德,口口相傳。 噴灌莊稼使得倉庫糧食堆滿,窮苦人家怎會再有怨恨和嗟嘆。 日後在朝廷應對時,足以擔任掌管財物的官職。
賞析
這首詩讚揚了鄒太學的才能和功績。首聯強調他的經世之才和良好的家族聲譽。頷聯描述他在沿海地區得到重任,受到百姓的愛戴。頸聯寫他的舉措使得農業豐收,百姓生活改善,不再有怨言。尾聯則展望他未來能夠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務,充分肯定了他的能力和潛力。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鄒太學的讚美,表達了對有才能、有作爲之人的敬仰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