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感事六首

· 劉崧
汝穎始媒櫱,徐沛乃蜂起。 浸淫及荊湘,浩蕩入彭蠡。 風搖草木動,殺氣薄炎紀。 倉皇九江守,血戰扼孤壘。 海門白日暝,烈士先鬥死。 雄波失天塹,北舸竟南艤。 我師豈不銳,勢奮易披靡。 嘆息江之流,艱危欲誰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媒櫱(méi niè):本意爲樹木砍去後又生出的新芽,比喻藉端誣構,釀成其罪。此處指叛亂開始發生。
  • 浸淫:逐漸蔓延、擴展。
  • :逼近。
  • 炎紀:指南方。
  • 倉皇:匆忙而慌張。
  • 暝(míng):昏暗。
  • 舸(gě):大船。
  • 艤(yǐ):使船靠岸。

翻譯

在汝穎之地開始出現叛亂之事,在徐州、沛縣更是羣起響應。叛亂逐漸蔓延到荊湘地區,又浩浩蕩蕩地進入彭蠡湖一帶。風搖動着草木,殺氣逼近了南方。九江太守匆忙應對,在孤立的堡壘中血戰抵抗。海門白天變得昏暗,烈士們爭先戰死。雄偉的波濤使天險失去作用,北方的大船竟然向南岸停靠。我的軍隊難道不精銳嗎?只是形勢所迫,容易被擊敗。嘆息那長江之水不停流淌,艱難危險之時又能依靠誰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戰亂的情景,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局勢的危急。詩中通過「汝穎始媒櫱,徐沛乃蜂起」描述了叛亂的興起和蔓延,「浸淫及荊湘,浩蕩入彭蠡」進一步強調了其範圍之廣。「風搖草木動,殺氣薄炎紀」以景襯情,烘托出緊張的戰爭氛圍。「倉皇九江守,血戰扼孤壘」表現了九江守將的英勇抵抗。「海門白日暝,烈士先鬥死」則突出了戰士們的壯烈犧牲。「雄波失天塹,北舸竟南艤」寫出了戰局的不利。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局勢的擔憂和無奈。整首詩語言簡潔有力,生動地展現了戰爭的場景和人們的困境,反映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