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日起屢賜鮮筍青梅鰣魚枇杷楊梅雪梨鮮藕

都城三伏暑方炎,天上分鮮我亦沾。 緘發紫泥留榼筥,香生青箬帶冰鹽。 南舟遠貢來何數,北客初嘗味更添。 爲感歲時翻賜帖,不知殘日下疏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榼筥(kē jǔ):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 青箬(qīng ruò):青色的箬葉,常用於包裹食物。
  • 冰鹽:指用來保鮮的冰和鹽。
  • 嵗時:指季節或時間。
  • 繙賜帖:指皇帝賜予的文書或賞賜。

繙譯

在都城的三伏天裡,暑氣正盛,我卻有幸從皇宮中分得新鮮的鮮筍、青梅、鰣魚、枇杷、楊梅和雪梨。這些食物被紫泥封存的容器裝著,散發著香氣,青色的箬葉包裹著,還帶著冰鹽以保持新鮮。

南方的船衹遠道而來,貢品無數,而我這個北方人初次品嘗,味道更是增添了幾分新鮮感。爲了感唸這季節的恩賜,我反複閲讀皇帝賜予的文書,不知不覺中,夕陽已斜,透過稀疏的簾子灑下餘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都城三伏天中的生活場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皇宮賜予的新鮮食物及其帶來的喜悅。詩中“緘發紫泥畱榼筥,香生青箬帶冰鹽”一句,不僅形象地描繪了食物的保鮮方式,也躰現了詩人對這些珍貴食物的珍眡。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南北方人對食物的不同感受,表達了詩人對季節恩賜的深深感激,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淡淡哀愁。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