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宴潭

· 彭祚
宋鼎航遷播嶺南,君臣曾此序朝參。 笙歌間作魚龍聽,俎豆兼陳蛤蜊甘。 逝水東流終不返,大星南隕更何堪。 至今獨有清秋月,夜夜寒光照碧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御宴潭:地名,可能指皇帝舉行宴會的地方。
  • 宋鼎航遷:指宋朝的皇室遷移。鼎,古代象徵國家權力的器物,這裏指代國家。航遷,遷移。
  • 播嶺南:傳播到嶺南地區。播,傳播;嶺南,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以南地區。
  • 序朝參:按照次序參加朝會。序,次序;朝參,朝見皇帝。
  • 笙歌間作:笙和歌聲交替響起。笙,一種古代樂器;間作,交替進行。
  • 魚龍聽:形容音樂美妙,連水中的魚和龍都被吸引。
  • 俎豆兼陳: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兼陳指同時陳列,這裏指宴會上的食物豐富。
  • 蛤蜊甘:蛤蜊味道鮮美。蛤蜊,一種水生貝類;甘,甜美。
  • 逝水東流:比喻時間的流逝,如同東流的河水一去不復返。
  • 大星南隕:比喻重要人物的逝去。大星,比喻重要的人物;南隕,向南墜落,比喻死亡。
  • 清秋月:秋天的月亮,常用來象徵寂寞和清冷。
  • 寒光照碧潭:寒冷的光線照在碧綠的水潭上。寒光,寒冷的光線;碧潭,碧綠的水潭。

翻譯

宋朝的皇室遷移到了嶺南,君臣們曾在這裏有序地參加朝會。笙和歌聲交替響起,美妙的音樂連水中的魚和龍都被吸引,宴會上的食物豐富,蛤蜊的味道鮮美。但時間的流逝如同東流的河水,一去不復返,重要人物的逝去更是讓人難以承受。至今只剩下秋夜的月亮,夜夜寒冷的光線照在碧綠的水潭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宋朝皇室在嶺南的宴會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往昔繁華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英雄逝去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笙歌間作魚龍聽」和「俎豆兼陳蛤蜊甘」,生動地再現了宴會的熱鬧與豐盛。後兩句「逝水東流終不返,大星南隕更何堪」則深刻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遷和個人命運的無奈與哀傷。結尾的「清秋月,夜夜寒光照碧潭」則以靜謐的秋夜景象,寄託了作者對往昔的無限懷念和對未來的深沉思索。

彭祚

彭祚,海豐人。明憲宗成化十年(一四七四)舉人,官泗城府同知。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二。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