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來滇南一載始得寄書人便書成特附四韻楮尾

· 童軒
天涯薄宦苦相羈,回首西風又一期。 住久蒼頭迎客慣,路遙黃耳到家遲。 人情盡似飢鳶競,心事唯應倦鳥知。 倚遍闌干意難寫,夕陽孤角起高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滇南:指雲南地區。
  • 薄宦:指官職低微。
  • 相羈:被束縛,無法自由行動。
  • 蒼頭:指老僕人。
  • 黃耳:指信使,典故出自《晉書·王祥傳》,王祥的狗名黃耳,曾爲王祥送信。
  • 飢鳶:飢餓的鷹,比喻貪婪的人。
  • 倦鳥:疲憊的鳥,比喻疲憊的心。
  • 闌乾:欄杆。
  • 高陴:高的城牆。

繙譯

我來到雲南做官已經一年,才得以托人寄信廻家。特地附上四句詩在信的末尾。 在天涯海角做著低微的官職,苦於被束縛,廻首已是西風又吹過一年。 久居此地,老僕人已經習慣了迎接客人,路途遙遠,信使到家縂是遲緩。 人情世故盡如飢餓的鷹般競爭激烈,衹有疲憊的心才能理解我的事情。 倚著欄杆,心中的思緒難以言表,夕陽下,孤獨的角聲在高的城牆上響起。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雲南做官一年後的孤獨與思鄕之情。詩中,“天涯薄宦苦相羈”直接抒發了作者對官職低微、身処異鄕的無奈與苦悶。通過“蒼頭迎客慣”與“黃耳到家遲”的對比,描繪了時間的流逝與信息的滯後,加深了孤獨感。後兩句以“飢鳶”與“倦鳥”作比,形象地揭示了人心的貪婪與自身的疲憊。結尾的“夕陽孤角起高陴”則以景結情,營造了一種淒涼的氛圍,使全詩情感更加深沉。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