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報

已報旱雲連薊北,更看洪水漲江東。 天高未鑑桑林禱,河決難成瓠子功。 周製備荒儲九載,漢家聞異策三公。 小臣亦願輸餘稅,卻奈歸田歲不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報:傳達消息。旱雲:乾旱的雲。薊北:指薊縣以北地區。洪水:大水。桑林:古代祭祀時用來禱告的場所。瓠子:古代度量衡單位。周制:周朝的制度。備荒:備糧以防災荒。儲:儲備。三公:指三公九卿,古代官職名。小臣:指下屬官員。餘稅:多餘的稅收。歸田:迴歸田地。歲:年。不豐:不豐收。

翻譯

聽說旱情已經傳到薊縣以北,又看見洪水漲過了江東地區。天空高遠,還未有人在桑林禱告祈求雨水,河流決口的事情很難成就功績。周朝的制度準備了九年的糧食儲備,漢朝聽說三公有異議的計劃。我這個小官也願意獻上多餘的稅收,可惜歸田種地的歲月並不豐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社會中乾旱和洪水交替帶來的災害,以及政府在應對災害中的一些措施和官員的心情。詩中通過對天災人禍的描繪,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困境和官員的無奈。同時也表達了對豐收的嚮往和對國家的忠誠之情。整體氛圍莊重,意境深遠。

皇甫汸

皇甫汸

明蘇州長洲人,字子循,號百泉。皇甫錄第三子。嘉靖八年進士,授工部主事,官至雲南僉事,以計典論黜。好聲色狎遊。工詩,尤精書法。有《百泉子緒論》、《解頤新語》、《皇甫司勳集》。 ► 1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