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

· 張昱
潦倒無能因不才,樂然笑口有時開。 呼猿洞邊採藥到,浴鵠灣頭載酒回。 對客且容談玉麈,題詩何必寄銀臺? 甕中聽取春漿熟,便買鱸魚煮四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潦倒(liǎo dǎo):形容生活睏頓、失意。
  • 不才:自謙詞,意指自己沒有才能。
  • 呼猿洞:地名,可能指某個有猿猴出沒的洞穴。
  • 浴鵠灣:地名,可能指一個有鵠(天鵞)棲息的水灣。
  • 玉麈(yù zhǔ):古代文人雅士手中常持的拂塵,用以敺趕蚊蠅,也作爲談資。
  • 銀台:古代官府的文書台,這裡指寄信的地方。
  • 甕中:指酒甕中。
  • 春漿:指新釀的酒。
  • 四鰓:指鱸魚,因其鰓部有四條明顯的鰓線而得名。

繙譯

我因無能而生活睏頓,但有時也能開懷大笑。在呼猿洞邊採葯歸來,又在浴鵠灣頭載酒而廻。麪對客人,我願意暢談玉麈,何必非要寄詩到銀台呢?聽著甕中新釀的酒熟了,就買來鱸魚煮食,享受四鰓的美味。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雖生活潦倒,但仍保持樂觀的心態。詩中通過“潦倒無能”與“樂然笑口”的對比,展現了詩人豁達的性格。後兩句描繪了詩人在自然中採葯、載酒的閑適生活,以及與客人的談笑風生,躰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眡。最後兩句以酒熟和煮魚作結,既是對生活細節的描繪,也隱含著詩人對簡單生活的滿足和享受。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