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黃五舅得武陵校官還辰州寓居省侍

寧上山頭種禾黍,莫向他鄉作羈旅。 山田得雨尚有年,他鄉憔悴何人憐。 一身千里家何在,全家更在沅湘外。 獨樹雞鳴楓葉飛,荒村雁沒蘆花碎。 親在窮邊望子還,子在長途衣復單。 居無寸田出無僕,明年作官當食祿。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禾黍 (hé shǔ):指莊稼,穀物。
  • 羈旅 (jī lǚ):指在他鄉作客,長期流浪。
  • 憔悴 (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沅湘 (yuán xiāng):指湖南的沅江和湘江,這裏泛指湖南地區。
  • 蘆花 (lú huā):蘆葦的花,秋天時會隨風飄散。
  • 食祿 (shí lù):指做官領取俸祿。

翻譯

寧願在山上種植莊稼,也不要去他鄉流浪。山上的田地若得到雨水,還能有個好收成,而在他鄉憔悴又有誰會憐憫呢?一個人千里迢迢,家在哪裏?全家都在遙遠的沅湘之外。獨自一樹雞鳴,楓葉隨風飄落,荒涼的村落中雁羣消失,蘆花隨風碎落。親人還在邊遠的地方盼望你歸來,而你卻在長途跋涉中衣服單薄。居住的地方沒有寸田,出門也沒有僕人,明年做官應當能領取俸祿。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流浪生活的厭倦。詩中通過對比山田與他鄉的生活,強調了家鄉的安寧與溫暖。詩人用「獨樹雞鳴楓葉飛,荒村雁沒蘆花碎」描繪了流浪生活的孤寂與淒涼,與家鄉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最後,詩人寄望於未來的官職,希望能通過做官改善生活狀況,反映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與期待。

揭傒斯

揭傒斯

元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江右人,字曼碩,號貞文。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家貧力學,貫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於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帝恆以字呼之而不名。與修《經世大典》。順帝元統初,遷翰林待制,昇集賢學士。及開經筵,昇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詔修遼、金、元三史,爲總裁官。畱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謚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儉,文章嚴整簡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爲“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幷稱“儒林四傑”。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