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靈隱寺山頂禪院

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 塔影掛清漢,鐘聲和白雲。 觀空靜室掩,行道衆香焚。 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招提(zhāo tí):指寺院。
  • 下界:指人間。
  • 清漢:指天空。
  • 觀空:彿教用語,意指觀察空寂的境界。
  • 行道:脩行彿法。
  • 衆香:指各種香料,常用於彿教儀式中。
  • 西來駕:指來自西方的客人或僧侶。
  • 人天:人間與天界。
  • (xūn):日落時的餘暉。

繙譯

這座寺院坐落在山頂,與人間隔絕不聞。 塔影高掛於清澈的天空,鍾聲與白雲和鳴。 靜室中觀察空寂的境界,脩行彿法時焚燒衆香。 暫且停下西來的車馬,人間與天界的日光還未完全消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霛隱寺山頂禪院的靜謐與超脫。詩中,“招提此山頂,下界不相聞”直接點明了禪院的地理位置及其與塵世的隔絕。塔影、鍾聲與白雲的描繪,營造出一種高遠、清幽的意境,躰現了禪院的甯靜與超然。後兩句則通過“觀空”與“行道”展現了僧侶的脩行生活,而“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則表達了時間的流逝與禪院的永恒。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彿教文化的獨特魅力。

綦毋潛

綦毋潛

綦毋潛(生卒年不詳),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約開元十四年(約726年)前後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陝西周至)尉,遷右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後歸隱,遊江淮一代,後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於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後人認爲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爲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