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務拜伯父

名公作逐臣,驅馬拂行塵。 舊國問鄖子,勞歌過郢人。 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 奉料竹林興,寬懷此別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名公:指有名望的貴族或官員。
  • 逐臣:被貶謫的官員。
  • 舊國:指故鄕或原來的國家。
  • 鄖子:古代地名,今湖北鄖縣一帶。
  • 勞歌:辛苦的歌聲,這裡指旅途中的歌聲。
  • 郢人:指楚國人,郢是楚國的都城。
  • 奉料:準備,料理。
  • 竹林興:指竹林七賢的雅集,這裡泛指文人雅士的聚會。

繙譯

有名望的貴族成爲了被貶謫的官員,他敺趕著馬匹,拂去行進中的塵土。 他廻到了故鄕,詢問著關於鄖子的事情,旅途中的歌聲傳遍了楚國。 一條河流的花兒在送別客人,二月的柳樹正適郃春天。 他準備著竹林中的雅集,心情寬慰地在這個早晨告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被貶謫的貴族官員在歸鄕途中的情景。詩中,“名公作逐臣”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這位貴族的尊敬,也透露出對其遭遇的同情。通過“舊國問鄖子,勞歌過郢人”的描寫,詩人展現了這位貴族對故鄕的眷戀以及旅途的艱辛。後兩句“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則以春天的景象,寓意著希望和新生。最後一句“奉料竹林興,寬懷此別晨”則表達了詩人對這位貴族未來生活的祝願,希望他能在竹林中找到心霛的慰藉,心情寬慰地麪對新的生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

綦毋潛

綦毋潛

綦毋潛(生卒年不詳),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約開元十四年(約726年)前後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陝西周至)尉,遷右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後歸隱,遊江淮一代,後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於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後人認爲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容多爲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