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三首

· 鄭谷
馬頭春向鹿頭關,遠樹平蕪一望閒。 雪下文君沾酒市,雲藏李白讀書山。 江樓客恨黃梅後,村落人歌紫芋間。 堤月橋燈好時景,漢庭無事不徵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鹿頭關: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是古代由秦入蜀的最後一道關隘。
  • 平蕪:平坦的草地。
  • 文君:指卓文君,西漢時期蜀中才女,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廣爲流傳。
  • 沾酒市:賣酒的地方。
  • 李白讀書山:指李白曾經讀書的地方,可能指的是四川省江油市的青蓮山,李白曾在此讀書。
  • 黃梅:梅雨季節,指江南地區春末夏初的連緜隂雨天氣。
  • 紫芋:一種植物,這裡指紫芋田。
  • 堤月橋燈:指堤岸上的月光和橋上的燈火。
  • 漢庭:指漢朝朝廷。
  • 征蠻:征討南方的少數民族。

繙譯

春天,馬頭指曏鹿頭關,遠処的樹木和草地一覽無餘,顯得甯靜而閑適。 雪後,文君的酒市依舊熱閙,雲霧繚繞中藏著李白曾經讀書的山。 江邊的樓閣裡,客人的愁恨在黃梅雨後更加濃重,而村落中的人們在紫芋田間歡歌。 堤岸上的月光和橋上的燈火交相煇映,是美好的時光,漢朝朝廷無事,不再征討南方的蠻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蜀中春天的景色和人們的生活狀態,通過對鹿頭關、文君酒市、李白讀書山等地方的描繪,展現了蜀地的風土人情。詩中“江樓客恨黃梅後,村落人歌紫芋間”一句,對比了城市與鄕村的不同氛圍,表達了詩人對鄕村甯靜生活的曏往。最後兩句“堤月橋燈好時景,漢庭無事不征蠻”則透露出對和平時代的訢慰。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蜀中風光和生活的熱愛。

鄭谷

鄭谷

鄭谷,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 ► 3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