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舍人出鎮閩中

暫辭鴛鷺出蓬瀛,忽擁貔貅鎮粵城。 閩嶺夏雲迎皁蓋,建溪秋樹映紅旌。 山川遠地由來好,富貴當年別有情。 了卻人間婚嫁事,復歸朝右作公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鴛鷺(yuān lù):古代官員的朝服上綉有鴛鴦和鷺鷥的圖案,這裡代指朝廷官員。
  • 蓬瀛(péng yíng):神話中的仙山,這裡比喻朝廷。
  • 貔貅(pí xiū):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象征勇猛的軍隊。
  • 粵城:指廣州。
  • 皂蓋:黑色的車蓋,古代官員的交通工具。
  • 建谿:地名,位於今福建省。
  • 紅旌:紅色的旗幟,象征軍隊的標志。
  • 朝右:指朝廷中的高位。

繙譯

暫時告別了朝廷的同僚,你像仙人一樣離開了蓬萊仙境,突然間率領著勇猛的軍隊鎮守在遙遠的廣州。閩地的山嶺上夏日雲霧繚繞,倣彿在迎接你的黑色車蓋;建谿的鞦日樹木映襯著你的紅色旗幟。山川遙遠的地方從來都是風景秀麗,而你在富貴之時卻別有一番情懷。完成了人間婚嫁等俗事,你再次廻到朝廷的高位,成爲國家的重臣。

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送別唐捨人出鎮閩中時所作,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感慨和對友人未來仕途的美好祝願。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鴛鷺”、“蓬瀛”、“貔貅”等,形象地描繪了友人從朝廷到邊疆的轉變。後兩句則通過對閩地山川的贊美和對友人未來仕途的展望,表達了對友人深厚情誼和對其未來發展的美好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劉禹錫詩歌的獨特魅力。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