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亢(kàng):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東方七宿的第二宿。
- 大角:星名,位於亢宿中。
- 折威:星名,位於亢宿中。
- 攝提:星名,位於亢宿中。
- 鼎形:形容三顆星排列像古代的鼎。
- 頓頑:星名,位於亢宿中。
- 陽門:星名,位於亢宿中。
- ?(tí):形容星光直射的樣子。
繙譯
亢宿,四顆星恰似彎弓的形狀。大角這顆星獨自明亮地直上天空,折威七星在亢宿下方橫列。 大角星左右是攝提星,三顆三顆地排列,形狀像古代的鼎。折威星下方左邊是頓頑星,兩顆星斜斜地安放,閃耀著黃色的光芒。 頓頑星下方兩顆星稱爲陽門,顔色和頓頑星相似,直直地曏下照射。
賞析
這首作品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亢宿及其周圍星躰的排列和特征。通過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如“彎弓狀”、“鼎形”等,使得星宿的形態躍然紙上,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星空的美妙。同時,對星光的描述,如“黃色精”、“直下?”,增添了詩意和神秘感,展現了古人對天文現象的細致觀察和豐富想象。
王希明
唐時人,號丹元子,又號青羅山布衣。玄宗開元年間以方技爲內供奉,待詔翰林。嘗奉命編《太乙金鏡式經》。又撰《丹元子步天歌》一卷。該書七言,有韻,系我國古代以詩歌形式介紹全天星官之天文學重要著作。首創將整個天空劃分爲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個天區。每區包含若干星官、數量、位置。
► 32篇诗文
王希明的其他作品
- 《 丹元子步天歌西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南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西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北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太微宮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南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東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東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