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氏藏書樓歌
鮑君藏書十萬軸,氣壓石渠吞天祿。
縹囊緗帙盡古今,竹簡蝌蚪驚觸目。
昔從惠子見多方,後聞張華載滿轂。
唐時世南行祕書,豈獨李邕號書簏。
今於君家盡見之,插架堆牀動成束。
我夢化作太乙精,手燃青藜訪君屋。
緯象玄文發隱奇,夜半風雨衆靈哭。
嘗聞聚書後必興,況是魯齋舊儒族。
六經行天日月明,文章末學厭紛逐。
鳳衰麟死三千春,主持吾道寧無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鮑氏藏書樓:指鮑家收藏書籍的地方。
- 十萬軸:形容書籍數量極多。
- 石渠:古代藏書的地方。
- 天祿: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這裡指珍貴的書籍。
- 縹囊緗帙:指用淡青色和淺黃色佈料包裹的書籍。
- 竹簡蝌蚪:古代的書寫材料,竹簡上的文字像蝌蚪一樣。
- 惠子:指戰國時期的惠施,以博學著稱。
- 張華:西晉時期的文學家,以藏書豐富著稱。
- 世南:指唐代文學家虞世南,以學識淵博著稱。
- 李邕:唐代書法家,以藏書多著稱。
- 書簏:裝書的箱子。
- 太乙精:道教中的神仙。
- 青藜:古代照明用的植物。
- 緯象玄文:指神秘的星象和文字。
- 衆霛哭:形容神秘而莊嚴的氣氛。
- 魯齋舊儒族:指傳統的儒家學者家族。
- 六經:指儒家經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鞦》、《樂經》。
- 文章末學:指對文學的淺薄學習。
- 鳳衰麟死:比喻時代的衰落。
- 三千春:形容時間極長。
繙譯
鮑家的藏書樓收藏了十萬卷書籍,氣勢磅礴,壓倒了古代的石渠和天祿。那些用淡青色和淺黃色佈料包裹的書籍,涵蓋了古今的知識,而那些寫在竹簡上的蝌蚪文更是讓人驚歎。我曾聽說惠施見識廣博,張華載書滿車,唐代的虞世南行走如秘書,李邕更是以藏書多而被稱爲書簏。但在鮑家,我看到了更多的書籍,堆滿了架子和牀。我夢想成爲太乙精,手持青藜,夜訪鮑家。那些神秘的星象和文字似乎在夜半風雨中發出了隱秘的奇光,衆霛爲之哭泣。我曾聽說聚書之後必有興盛,何況是魯齋這樣的舊儒族。六經如同日月般照耀,而那些對文學的淺薄學習則被厭棄。盡琯鳳麟已逝,時代已過三千春,但主持我們的道義,難道就沒有人了嗎?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鮑氏藏書樓的豐富和珍貴,通過對比歷史上的博學之士和藏書家,突出了鮑家藏書的非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神話元素,如太乙精、青藜等,增添了詩歌的神秘色彩和文學價值。同時,詩人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知識傳承的期望,躰現了對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