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馬

戎馬臨關塞,笳聲遠地哀。 朝廷聞選士,道路困輸財。 星月天山動,烽煙瀚海來。 安能有飛將,坐掃陣雲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戎馬(rónɡ mǎ):指戰馬,士兵。
  • 關塞(ɡuān sài):邊關要塞。
  • 笳(jiā):古代一種吹奏樂器。
  • 朝廷(cháo tíng):指皇帝的朝廷,政府。
  • 困(kùn):困難。
  • 輸財(shū cái):損失財物。
  • 天山(Tiān Shān):古代西域的山脈。
  • 烽煙(fēng yān):邊防烽火。
  • 瀚海(hàn hǎi):廣闊的海洋。
  • 飛將(fēi jiāng):指善於馳騁作戰的將領。
  • 陣雲(zhèn yún):指戰場上的雲煙。

翻譯

戰馬站在邊關要塞,悲哀的笳聲傳到遙遠的地方。 朝廷聽說要選拔人才,但道路卻困難,損失了財物。 星星月亮在天山動盪,邊防烽火在廣闊的海洋中出現。 有誰能像飛將那樣,坐下來就能讓戰場上的雲煙散開。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邊關戰事的景象,戰馬在邊塞上駐守,笳聲悲壯。詩人通過描寫朝廷選拔士人之路的困難,以及邊疆星月動盪的景象,表達了戰爭帶來的困苦和犧牲。最後一句表現了對英勇將領的讚美,展現了戰場上的壯麗氣象。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戰爭中英雄氣概的讚美和對戰爭殘酷的揭露。

孫一元

明人,自稱關中(今陝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遊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爲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