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河

近年黃河決,其半民所居。 高者爲洲渚,下者爲沮洳。 昔逢禾與麻,今見鱉與魚。 園廬盡漂盪,桑棗遺朽株。 尚留水中央,撐拄不可除。 參錯犬牙峙,累累星斗如。 舟行一有遇,墊沒無復餘。 我昨經春初,瀰漫若江湖。 及還值冬晏,水縮成丘墟。 我舟既已膠,我僕亦已痡。 瀝觴禱河伯,利涉期無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洲渚(zhōu 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 沮洳(jù rù):低溼之地。
  • 墊沒(diàn mò):沉沒,淹沒。
  • 瀝觴(lì shāng):傾酒祭神。
  • 河伯(hé bó):古代傳說中的黃河之神。
  • 利涉(lì shè):順利渡河。

翻譯

近年來黃河決堤,洪水氾濫到民居之中。地勢高的地方變成了洲渚,地勢低的地方則變成了低溼之地。曾經這裏種植着禾苗和麻,現在卻只能見到鱉和魚。田園和房屋都被洪水沖毀,只剩下一些枯朽的桑棗樹。有些房屋還孤零零地留在水中央,像犬牙一樣參差不齊地矗立着,星星點點,如同星斗一般。如果船隻不幸遇到這些障礙,就會被淹沒,無一生還。

我初春時經過這裏,水面廣闊如同江湖。等到冬天回來,水位已經下降,變成了丘墟。我的船隻擱淺了,我的僕人也疲憊不堪。我傾酒祭神,向河伯祈禱,希望能夠順利渡河,不再有危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黃河決堤後的慘狀,通過對比昔日田園與今日荒涼,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災害的深切憂慮和對民生的關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洲渚」、「沮洳」、「鱉與魚」等,生動地再現了洪水過後的景象。結尾處,作者瀝觴禱神,寄託了對未來的希望,展現了人與自然抗爭中的無奈與期盼。

唐之淳

明浙江山陰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肅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薦,爲翰林侍讀,與孝孺俱領修書事。旋卒。有《唐愚士詩》。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