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推官

· 邵寶
曾從天際望蒼梧,西向潯州莫問途。 獄訟豈應輕郡國,經綸未必負江湖。 文書散後詩還有,車服臨時牒並無。 指日聽宣風憲召,鬱林船石又東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際:天邊。
  • 蒼梧:古代地名,今廣西一帶。
  • 潯州:古代地名,今廣西桂平附近。
  • 經綸:原指整理絲縷,引申爲治理國家大事。
  • 車服:車輛和服飾,代指官員的待遇。
  • :文書,公文。
  • 風憲:古代指監察風紀的官員。
  • 鬱林:古代地名,今廣西玉林一帶。
  • 船石:可能指鬱林的一種特產或地標。
  • 東吳:古代地名,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帶。

翻譯

曾站在天邊遙望蒼梧,向西前往潯州無需問路。 治理郡國的獄訟豈能輕視,經綸天下未必辜負江湖。 文書散去後詩篇依舊存在,臨時出行車輛服飾皆無。 不久將聽到風憲官員的召喚,鬱林的船石又將指向東吳。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朱推官的送別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未來仕途的祝願和期待。詩中,「曾從天際望蒼梧」一句,以天際和蒼梧爲背景,營造出一種遼闊和遙遠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關切。「獄訟豈應輕郡國,經綸未必負江湖」則進一步以獄訟和經綸爲喻,強調了友人作爲推官的責任重大,同時也暗示了友人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最後兩句「指日聽宣風憲召,鬱林船石又東吳」則通過風憲和船石的意象,預示了友人未來的仕途將會順利,且有可能再次東行,充滿了對友人的美好祝願。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