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奉安忠定祠

· 邵寶
七載蘋蘩也自脩,聽鬆庵外竹林幽。 高山仰止今祠宇,舊事荒涼某水邱。 諸葛表中空漢賊,考亭筆下有春秋。 共看簫鼓迎神地,一道清泉萬古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精舍:指供奉神佛的寺院或道觀。
  • 奉安:指供奉神像或祖先牌位。
  • 忠定祠:供奉忠臣的祠堂。
  • 蘋蘩:指祭祀用的蘋草和蘩草,這裏泛指祭祀。
  • 聽鬆庵:庵名,指寺院。
  • 高山仰止:比喻對高尚品德的仰慕。
  • 諸葛表: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出師表》。
  • 考亭筆:指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筆,朱熹曾在考亭講學。
  • 春秋:指歷史,也指朱熹的《春秋》註解。
  • 簫鼓:指祭祀時用的樂器。
  • 迎神地:指舉行祭祀的地方。

翻譯

七年來,我也在精舍中自行修習祭祀之禮,聽鬆庵外的竹林幽靜。 仰望着高山,如今這裏建起了祠宇,過去的荒涼已成往事。 諸葛亮的表文中空留着對漢賊的批判,考亭的筆下記錄着歷史的春秋。 大家共同看着簫鼓聲中迎接神靈的地方,一道清泉萬古流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精舍中祭祀活動的描寫,表達了對忠臣的敬仰和對歷史的回顧。詩中「七載蘋蘩也自脩」展現了詩人對祭祀的虔誠和堅持,「聽鬆庵外竹林幽」則營造了一種靜謐的氛圍。後兩句通過對諸葛表和考亭筆的提及,引出了對歷史的思考。結尾的「一道清泉萬古流」寓意着歷史的深遠和文化的傳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忠臣精神的傳承和對歷史的尊重。

邵寶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賢,號二泉。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許州知州,躬課農桑,仿朱熹社倉,立積散法。遷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教人以致知力行爲本,革數十年不葬親之俗,奏請停開銀礦。寧王朱宸濠索詩文,峻卻之。正德四年遷右副御史,總督漕運,忤劉瑾,勒致仕。瑾誅,升戶部右侍郎,拜南禮部尚書,懇辭。詩文以李東陽爲宗。諡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有《漕政舉要》、《慧山記》、《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

邵寶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