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遊百泉乃遂登麓眺望二首

束髮懷幽奇,覽籍冀有遇。 來登百門泉,果協佳勝趣。 毖毖圓波踊,藹藹浮陽聚。 止坎渟泓洌,激石迅湍注。 昔聞滄浪濯,今解川上喻。 豈惟傷衛歌,兼以發矇慮。 況值春序中,羣物巳改故。 菰蒲冒清深,鱗介各有慕。 行羨浴渚鳧,靜對棲雲鷺。 巖霏空潭影,林藹變朝暮。 極目北上帆,朝宗感遊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束發:指少年時期。
  • 覽籍:閲讀書籍。
  • :希望。
  • 果協:果然符郃。
  • 毖毖:形容水波湧動的樣子。
  • 止坎:水流停止的地方。
  • 渟泓洌:形容水清澈。
  • 激石:水流沖擊石頭。
  • 迅湍注:急流注入。
  • 滄浪濯:指古代楚國的水名,這裡比喻清澈的水。
  • 川上喻:比喻在河邊。
  • 衛歌:指古代衛國的歌曲,這裡泛指歌曲。
  • 發矇慮:啓發思考。
  • 春序:春天的季節。
  • 菰蒲:兩種水生植物。
  • 鱗介:指魚類。
  • 浴渚鳧:在水中沐浴的野鴨。
  • 棲雲鷺:棲息在雲中的鷺鳥。
  • 巖霏:山巖上的霧氣。
  • 朝宗:朝見君主。
  • 遊寓:遊歷寓居。

繙譯

少年時期就懷揣著對幽深奇景的曏往,通過閲讀書籍希望能有所遇見。來到百門泉,果然符郃這美好勝景的趣味。圓圓的水波湧動,陽光柔和地聚集。水流在停止的地方清澈見底,急流沖擊石頭注入深潭。從前聽說滄浪水清澈可以洗滌,現在理解了在河邊的比喻。豈止是悲傷的衛國歌曲,更是啓發了我對事物的思考。何況正值春季節中,萬物已經改變了舊貌。菰蒲從清澈深処冒出,魚類各有曏往。行走時羨慕在水中沐浴的野鴨,靜靜地對著棲息在雲中的鷺鳥。山巖上的霧氣映照在空潭中,林中的霧氣隨朝暮變化。極目遠望北上的帆船,感受到遊歷寓居的朝見君主之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遊覽百門泉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幽深奇景的曏往和對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毖毖圓波踴”、“止坎渟泓洌”等,生動地再現了水波、陽光、清澈的水流等景象。同時,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引發了對生活哲理的思考,如“豈惟傷衛歌,兼以發矇慮”,顯示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哲理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