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星石

千江勢欲倒,蠡門支孤嶼。 輝輝雲崖映,洶洶湍瀨注。 霜水落丈餘,石角露齟齬。 探奇犯嶮涉,停旄挈賢侶。 搴裳入鬆寺,倚竹望風渚。 崩奔亂帆下,蔽曳波鳥舉。 秋空澹明澄,浮山互吞吐。 靈根合道蘊,曠蕩豁褊阻。 貞靡亞砥柱,險可並灩澦。 不聞永嘉勝,秪因謝公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蠡門:指狹窄的門戶或水道。
  • 湍瀨(tuān lài):急流。
  • 齟齬(jǔ yǔ):不平整,不光滑。
  • 搴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 風渚(fēng zhǔ):風中的小洲。
  • 蔽曳(bì yè):遮擋,拖曳。
  • 貞靡:堅固,穩定。
  • 砥柱:比喻堅強的支撐。
  • 灩澦(yàn yù):險峻的岩石。
  • 謝公:指謝靈運,東晉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

翻譯

千江之水洶涌欲倒,蠡門孤嶼孤獨支撐。 雲崖映照着光輝,急流洶涌澎湃。 霜水退去丈餘,石角顯露出不平整。 冒險探奇,停下旄旗,攜賢侶同行。 提起衣裳進入松林中的寺廟,倚竹望向風中的小洲。 崩塌的亂帆之下,遮擋着拖曳的波鳥。 秋空清澈明澄,浮山相互吞吐。 靈根與道蘊相合,廣闊而豁達,超越了狹隘的阻礙。 堅固如砥柱,險峻可與灩澦相比。 未曾聽聞永嘉的美景,只因謝公的讚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江邊孤嶼的壯麗景象,通過「千江勢欲倒」、「洶洶湍瀨注」等生動語言,展現了江水的洶涌澎湃。詩中「霜水落丈餘,石角露齟齬」細膩地刻畫了水退後石頭的粗糙不平,而「探奇犯嶮涉,停旄挈賢侶」則表達了詩人冒險探奇的決心與攜友同行的樂趣。最後,詩人以「貞靡亞砥柱,險可並灩澦」來比喻孤嶼的堅固與險峻,以及「不聞永嘉勝,秪因謝公許」表達了對謝公讚許的尊重。整首詩意境開闊,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深刻感受與藝術表達。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

李夢陽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