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六首
梲榱蝕以傾,樑棟誠獨難。
流言播四國,周公有疑患。
涼飆激頹景,奄忽不可攀。
衆羽日繽紜,朱鳥戢其翰。
殺身苟無益,去去從所安。
傷哉式微詩,千載起餘嘆。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梲榱(zhuō cuī):古代建築中用於支撐屋頂的橫樑和豎柱。
- 蝕以傾:因腐蝕而傾斜。
- 樑棟:房屋的大梁,比喻擔負重任的人。
- 流言:沒有根據的話,多指背後散佈的誹謗性或挑撥離間的話。
- 四國:四方各國。
-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曾輔佐成王治理國家,這裏比喻賢臣。
- 涼飆(biāo):涼風。
- 頹景:衰敗的景象。
- 奄忽:迅速,突然。
- 衆羽:衆多的鳥。
- 繽紜:紛亂的樣子。
- 朱鳥:紅色的鳥,這裏可能指鳳凰,象徵高貴。
- 戢其翰:收斂其羽毛,比喻隱退或收斂鋒芒。
- 殺身:犧牲生命。
- 式微:衰微,衰落。
翻譯
橫樑和豎柱因腐蝕而傾斜,承擔重任確實很難。 流言蜚語在四方傳播,連周公這樣的賢臣也難免受到猜疑。 涼風激盪着衰敗的景象,一切變化迅速,難以追尋。 衆多的鳥兒紛亂飛舞,而高貴的朱鳥卻收斂了它的羽毛。 如果犧牲生命沒有益處,那麼離去也是順應心意。 可悲啊,那些衰微的詩篇,千百年來引發我無盡的嘆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建築的腐蝕、流言的傳播、景象的衰敗以及鳥兒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世事變遷和人心難測的感慨。詩中「樑棟誠獨難」一句,既是對承擔重任者的同情,也反映了作者對社會責任的深刻認識。而「周公有疑患」則揭示了即使是賢臣也難以避免流言的傷害,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最後,通過對朱鳥的描繪,表達了在紛亂世界中保持自我、順應內心的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哲理性和抒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