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愚上人歸越中並木奎方舟長老

· 貝瓊
天界歸來亦已遲,庭鬆此日定回枝。 山中結社無靈運,海上留衣有退之。 鶴去雲霄隨錫杖,龍收風雨入軍持。 西湖若見方舟老,爲說三生夢裏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界:指佛教中的極樂世界。
  • 結社:指結成團體或組織。
  • 靈運:指神靈的庇佑。
  • 退之:指退隱。
  • 錫杖:佛教僧侶所持的一種杖,象徵着僧侶的身份和修行。
  • 軍持:佛教用語,指僧侶用來盛水的瓶子。
  • 三生:佛教用語,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生命。

翻譯

從天界歸來,已覺時光遲暮,庭前的松樹今日定會重新抽枝。 山中結社,沒有神靈的庇佑,海上留衣,卻有退隱之意。 鶴隨錫杖飛向雲霄,龍將風雨收入軍持。 若在西湖見到方舟長老,請告訴他我三生夢中的詩篇。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嚮往和對佛教文化的敬仰。詩中通過「天界歸來」、「庭鬆回枝」等意象,描繪了時光流轉與自然更新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輪迴與重生。同時,通過「山中結社」、「海上留衣」等表達,展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渴望和對世俗的超越。最後,詩人託夢於方舟長老,傳達了自己對佛教三生觀念的深刻理解和詩意追求。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