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長

· 貝瓊
夜長河漫漫,嫠婦嘆且泣。落月當窗懸,迴風尋戶入。 新愁不可道,古恨無時斷。吾將叫重華於江之南,蒼梧山高湘水滿。 耿耿不寐,起觀東方。溥彼白露,降而爲霜。碧草無情,亦隕其芳。 安得不老,既玄而蒼。周公待旦,思兼三王。傷哉何爲,攬衣彷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嫠婦:寡婦。
  • 重華:指舜,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 蒼梧山:山名,位於今湖南省境內,傳說中舜帝的葬地。
  • 溥彼:普遍地,到處都是。
  • 玄而蒼:黑色變爲蒼白,形容衰老。
  • 周公待旦:周公,周武王的弟弟,曾輔佐年幼的周成王。待旦,指等待天明,比喻勤於政務。

翻譯

秋夜漫長,銀河無邊,寡婦嘆息哭泣。落月懸掛在窗前,迴旋的風尋找着門戶進入。 新的憂愁無法言說,古老的怨恨從未間斷。我將在江南呼喚舜帝,蒼梧山高聳,湘水滿溢。 心中不安,難以入睡,起身觀看東方。白露普遍降下,轉而化爲霜。無情的碧草,也凋謝了它的芬芳。 怎能不老去,從黑髮變爲白髮。周公勤於政務,思考着三王的治國之道。爲何感到悲傷,我披衣徘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的孤寂與哀愁。通過寡婦的嘆息和哭泣,以及自然景象的變化,表達了深沉的憂思和無盡的怨恨。詩中「新愁不可道,古恨無時斷」直抒胸臆,展現了內心的苦悶。結尾的「周公待旦,思兼三王」則透露出對治國理想的追求和對現實境遇的無奈。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貝瓊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