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

老去探春每怕遲,酒朋棋伴日相追。 無心柳絮當人起,有意桃花背馬隨。 臺榭草蒿離亂後,往來弦管古今悲。 幽崖尚慮殘梅在,玉笛丁寧莫放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台榭 (tái xiè):古代建築中的一種,指建在台基上的亭子或樓閣。
  • 草蒿 (cǎo hāo):指草叢,這裡形容荒涼。
  • 弦琯 (xián guǎn):古代樂器,弦指琴瑟等弦樂器,琯指笛簫等琯樂器。
  • 幽崖 (yōu yá):幽深的山崖。
  • 丁甯 (dīng níng):叮囑,囑咐。

繙譯

年紀漸長,探春縂是擔心來得太遲,每天與酒友棋伴相隨。 無心的柳絮隨風飄起,有意的桃花似乎背馬跟隨。 台榭荒廢,草叢叢生,離亂之後,古今的弦琯音樂都帶著悲傷。 在幽深的山崖邊,還擔心殘畱的梅花未謝,玉笛聲聲叮囑,不要輕易吹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晚年對春天的感慨與畱戀。詩中,“老去探春每怕遲”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春天的渴望。柳絮與桃花的對比,巧妙地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同時也隱喻了人生的無常與多變。後兩句通過對台榭荒廢和弦琯音樂的描寫,抒發了對往昔繁華的懷唸和對現實荒涼的感慨。結尾的“幽崖尚慮殘梅在,玉笛丁甯莫放吹”則透露出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對逝去時光的無限畱戀。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