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下糧廳題杏花

清明箸處花爭發,一樹庭前爾獨遲。 不爲炎天能結實,豈應官署許生枝。 桃蹊李徑雖多寵,撲酒飛簾自一時。 巳辦青錢貪酩酊,合教紅蕾赴深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ù):此處意爲「到處」。
  • 炎天:夏天,此指炎熱天氣。
  • 撲酒飛簾:形容杏花飄落的樣子,如同酒香撲鼻,簾幕飄飛。
  • 酩酊(mǐng dǐng):大醉的樣子。
  • 紅蕾:紅色的花蕾。

翻譯

清明時節,到處都是花兒爭相開放,唯獨庭院前的一棵杏花遲遲未開。 不是因爲炎熱天氣它能夠結出果實,怎會允許在官署中生長出枝條。 桃樹和李樹的小徑雖然受到衆多寵愛,但杏花的撲酒飛簾之美只在一時。 已經準備好了青銅錢,貪戀着酩酊大醉,應該讓那些紅色的花蕾迎接深遠的期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明時節庭院中杏花的獨特景象。詩中,「箸處花爭發」與「爾獨遲」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杏花的與衆不同。後文通過「炎天結實」與「官署生枝」的對比,表達了杏花不隨波逐流、獨立特性的讚美。最後兩句則透露出詩人對杏花未來盛開的期待與對美好時光的珍惜。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杏花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細膩感受和對生活的熱愛。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