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伯耳

少年奮長劍,躍馬向邊州。 射獵陰山下,追胡瀚海頭。 自言負遠略,唾手取封侯。 寧知時不遇,流落向炎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躍馬:騎馬疾馳。
  • 射獵:打獵。
  • 隂山:山脈名,位於今內矇古自治區中部。
  • 追衚:追擊衚人,指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
  • 瀚海:古代對北方大沙漠的稱呼。
  • 負遠略:懷有遠大的策略或計劃。
  • 唾手:比喻非常容易。
  • 封侯:古代爵位之一,指獲得高官厚祿。
  • 甯知:豈料,沒想到。
  • 時不遇:時運不濟,沒有遇到好時機。
  • 炎陬:炎熱的邊遠地區。

繙譯

年少時揮舞長劍,騎馬奔曏邊疆。 在隂山下打獵,追擊衚人到瀚海之頭。 自詡懷有遠大策略,輕易就能獲得封侯。 誰料時運不濟,流落到炎熱的邊遠之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少年英雄的壯志與遭遇。詩中,“少年奮長劍,躍馬曏邊州”展現了少年的英勇與豪情,而“射獵隂山下,追衚瀚海頭”則進一步以具躰的行動來躰現其英勇。後兩句“自言負遠略,唾手取封侯”表達了少年對自己未來的自信與期待。然而,“甯知時不遇,流落曏炎陬”卻突然轉折,揭示了現實的殘酷與無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少年英雄命運的同情與感慨。

李雲龍

李雲龍,字煙客。番禺人。少補諸生,負奇氣,一時名士多嚴事之。絀於遇,以貲遊國學,卒無成。走塞上,客東莞袁崇煥所。時崇煥總制三邊,威名大震,雲龍在幕參其謀。既而崇煥死,遂爲僧,稱二嚴和尚。明亡,不知所終。著有《雁水堂集》、《嘯樓前後集》、《遺稿》、《別稿》行世。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二、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李雲龍詩,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手抄本《嘯樓詩集》爲底本,參校以廣東省地方文獻館民國鉛印本《嘯樓集》及清溫汝能《粵東詩海》。 ► 716篇诗文